杜鈺洲、蔣衡杰談服裝及服裝協會的戰略機遇期
- 礪練強勢產業 鍛造完美協會
——杜鈺洲、蔣衡杰談中國服裝及服裝協會的戰略機遇期
中國服裝業的產業精英們在6月26~27日齊齊會聚福建石獅,除了按慣例召開中國服裝協會四屆二次理事會和全國服裝行業工作會議之外,重要的是,研討中國服裝企業如何在新的背景下和環境中提升產業,釋放壓力,從而使業界對新形勢應對自如、游刃有余。
2005作為全球紡織品配額取消后的第一年,風云際會,貿易活躍,摩擦不斷,高度吸引世人眼球。在這段被業內人士視為中國服裝行業新的戰略機遇期,此次全國范圍內的行業工作會議在這樣的背景下,意義格外重要。會上,杜鈺洲會長和常務副會長蔣衡杰就當前配額取消、尤其是歐美特別保障措施啟動后,我國服裝行業以及服裝協會所面臨形勢和任務做了全面深刻的闡述。
新的戰略機遇期特點突出
今年是后配額時期的第一年,也是后過渡期的第一年,中國紡織服裝業要正確的面對這個時期。面對戰略機遇期,企業要通過實行名牌戰略推動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
今年以來,中國服裝業在國際市場上遇到了新的貿易矛盾和摩擦,從一季度以來所面臨的形式可以看出,新的戰略機遇期的特點非常突出。
首先,國際競爭與貿易保護主義更為激烈。由于取消配額,世界紡織品服裝向自由貿易回歸的進程加大了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中國比較優勢的釋放,我國紡織服裝業的競爭力不但讓發達國家,也讓發展中國家感到壓力。但現在的國際競爭是產品技術的競爭和品牌的競爭,而以美國和歐盟為代表的發達國家也會在配額取消后,利用各種新的形式延續它們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這都促使我國的紡織服裝業不能繼續僅僅停留在依靠數量和價格的競爭上。
其次,我國國內工業化進程加快,面對的問題相應突出。中國工業化進程面對著科學的發展觀所提到的五個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在紡織服裝行業內同樣存在,即經濟與社會協調、工業與農業的協調、人與自然的協調、區域的協調、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協調,這都需要在行業的發展中得到解決。如果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繼續僅僅在數量上爭取空間,即使形成了數量優勢,也將面對著能源、水源等各方面的壓力,行業將存在成本提高和對外開放的水平等各方面的問題,使企業的"走出去"更為不易。而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現在產品的"走出去"多數都是依靠貼牌加工,品牌走出去的很少,這是我國國內工業化進程所面對的課題。
第三個特點是我國紡織服裝產業內部提升的壓力增大。現在原料漲價,能源短缺使行業內開工不足,依靠壓價來競爭的路子將越走越窄。
積極而冷靜第面對新的戰略機遇期
對于以上這些問題在今年都凸顯出來的問題,我國紡織服裝行業要以積極的態度對待,不能消極悲觀,但要冷靜的面對,不能簡單的認為后配額時代就可以自由發展,自由貿易不等于自由發展,制約因素也將加大。從國際市場來看,我國的比較優勢的釋放受到了限制。現在看來,在后配額時代中國服裝業遭受貿易保護主義的限制和阻力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這種限制和阻力不是短期的,我們要有長期的思想準備。從大的方面說,中國經濟的和平崛起是在改革開放和融入全球化下取得的。但是世界市場在已經被原來的富國瓜分的情況下,任何一個國家的崛起都將不可避免的面對貿易的摩擦,我國的制造已經擠入了這個被瓜分的市場,但是中國的技術和品牌要擠進去很難。中國的紡織品服裝較早擠入國際市場并占有份額,所以面臨的摩擦也最為突出。而且發達國家從其自身利益考慮,也勢必會阻擋我國紡織服裝產品的進入,貿易摩擦必然會產生,這就要求我們要提高對外貿易的競爭力,而不能簡單的依靠比較優勢,并且要對貿易摩擦和貿易爭端要有長期的準備。
另外的不利因素,就是我國在入世條款中,發達國家掌握了對中國紡織品服裝實施特別保障措施的權利。而這一條文的主動權在進口國手中,歐美發達國家認為我國服裝紡織行業可能對其構成威脅時,就可以提出特別保障措施以限制我國出口產品的增長量。但是目前來看,是否構成威脅還無法界定,這就更使我國在貿易摩擦中處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所以,面對貿易保護主義的延續,中國服裝企業要加大結構調整,改變增長方式,要有走出國門的決心,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提高參與國際競爭的本領和水平,在價值量上擴大空間。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加大對紡織服裝行業結構調整,加大對產業升級、增長方式改變上的政策支持,幫助我們的行業提高競爭力。關于加快產業調整、落實科學發展觀、走國際化道路,這方面,中國服裝協會我們去年的工作中向全行業做了動員,行業取得了明顯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