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值進一步稀釋利潤
- 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2005年7月21日19時,美元對人民幣交易價格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
人民幣升值在國內經濟界引起了極大的反應。國內某調查公司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受調查的近500家企業當中,有63.6%企業高管人員認為人民幣升值會對自身企業的經營與發展產生顯著影響,其中以認為會產生負面影響者居多(占41.2%),認為有正面影響的人僅占到22.4%。而在制造行業的企業當中,更是有一半以上的高管人員認為人民幣升值對企業負面影響較大。
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經濟目前最直接、最顯見的負面影響應該算是給中國的外貿出口造成一定的影響。中國出口的大部分商品特別是制造產品技術含量較低,利潤率也非常低,人民幣的升值意味著這部分出口企業本來就微薄的利潤將被壓得更低。而縫制機械恰恰也是這部分產品中的一員。
誰動了我的利潤?
在當今的國際市場上,縫制機械屬于買方市場,所以國際貿易中,已經極少有現金即時交易的情況,中國企業賣到國際市場上的商品都會有一個回款期,這個期限少則一個月,多的可以達半年甚至更久。據飛躍集團國貿部經理毛玲艷介紹,像飛躍這樣的大集團,在國際貿易中有幾百萬美元的賬款處于回款周期之內是很正常的。
這就是說,假如原收回賬款100萬美元,兌換成人民幣的話大概是826萬元人民幣,而人民幣升值以后,收回的100萬美元就只能兌換811萬元人民幣,這中間就相差了15萬元人民幣。而這部分原本屬于企業的利潤現在則像水汽一樣蒸發了。
按照國內縫機企業國際貿易中的慣例,企業都是以美元給國外客戶報價,而在核算企業生產成本的時候幾乎全是采用人民幣來核算。企業對此次人民幣升值可以說毫無防備,訂單早已簽下,價格也早就確定,中途提價國外客戶那邊根本無法交代,所以這部分損失只能是企業自己承擔。方正電機的副總經理章則余更是一語道破:“假如企業原來的利潤率是3%的話,人民幣升值多少,企業就損失多少。”人民幣升值造成企業利潤率降低是無法避免的。但回過頭想想人民幣升值之前,是什么使我們的企業一直滿足于這么低的利潤率?部分企業滿足于賺取微薄的加工利潤,依靠著國家的政策優勢和匯率優勢,“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但畢竟今時不同往日,中國加入WTO以后融入世界經濟的進程提速,原本那些有中國特色的貿易政策都在淡化,一切都在與國際化接軌,經濟活動都要按國際市場的規則來進行。如果依舊停留在舊思想、舊習慣上,不能與時俱進的企業日子肯定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