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提高名牌產品評定門檻
- 2005年“江蘇名牌產品”申報已經開始,今年我省提高部分行業產品年銷售額的申報“門檻”,最大升幅從2億元升到10億元。有關部門說,近年我省這些行業規模企業發展迅速,符合參評標準的企業眾多,只有提高門檻才能更好發揮名牌的引導作用。
今年我省對機械、化工、紡織、輕工、冶金、建材六大行業的19類產品申報江蘇名牌,設定了“量身定做”的申報條件,門檻普遍比原來的“通用標準”高出一截。如化纖及合纖類產品參評條件是2004年銷售額10億元以上,鋼管材2004年銷售量2萬噸以上,銷售額6億元以上,熱軋帶肋鋼筋2004年銷售量40萬噸以上,銷售額10億元以上……此前申報江蘇名牌產品年銷售額的“通用標準”是消費類產品1.5億元,生產資料類產品2億元。
省質監局質量處馬小平處長告訴記者,其實“江蘇名牌”的起評門檻這幾年一直不斷地在調高。90年代產品年銷售額的條件是1億元。2000年開始分成兩類,消費類產品年銷售額要超過1億元,生產資料類產品是2億元以上。2003年又將消費類產品年銷售額門檻提高到1.5億元。但是這些提高了的門檻還是很快“過時”了。例如,2000年,當時我省最好的電線電纜行業年銷售額也就5億元左右,能跨過“門檻”的企業沒幾家。但是去年年銷售額超過2億元的電線電纜企業達到好幾十家,遠東電纜等企業年銷售額達到數十億元。符合參評條件的企業多了,當然是好事,但是讓2億元年銷售額的企業和年銷售額數十億元一起競爭,無形中降低了“江蘇名牌”的含金量。2004年參評江蘇名牌的電線電纜企業近20家,最后專家組只好劃定了一個年銷售額5億元的“內部控制線”。
今年我省第一次抬高了部分產品參評“江蘇名牌”的門檻,這19個類別的產品都是我省產業集中度高、有明顯區域優勢的工業類產品,甚至可以代表國家產業發展的水平,要讓這些行業的名牌進一步做大做強就必須提高“門檻”。省質監局稱,有些產品的標準還是定得稍微低了一點,以后還會逐步提高。如鋼鐵等國家宏觀調控類的產品,將來門檻還會逐步提高,部分鋼材類產品的年銷售額可能會提高到二三十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