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八成服裝廠產工裝魯企應搶灘新疆服裝市場
本報烏魯木齊訊 作為中國最大長絨棉基地的新疆,卻只有“天毛”、“天彩”兩個知名服裝品牌,這讓新疆服裝界汗顏。新疆服裝行業協會理事長張同智表示,新疆只有提升服裝行業的整體水平,才能讓人們改變對新疆服裝的看法。
“這對山東服裝企業是千載難逢的好機遇。”山東省服裝行業協會秘書長萬進對記者說,“山東服裝有品牌優勢、也有技術和研發優勢,何不到新疆開分廠、建企業,開發一批富含濃郁地方特色的服裝品牌呢?”
據悉,截至今年7月底,我省共有11個中國服裝名牌,而正在公示的還有7個。今年上半年,我省的服裝工業增加值居全國第四位,山東服裝大省的地位在國內不容小視。
而新疆有著數目眾多的中小型服裝加工廠,但80%以生產工裝為主,缺少時尚服裝;外來品牌多,本土服裝名牌少。在山東名牌產品萬里行的服裝表演現場,在臺下鼓掌的新疆模特依麗爾·塔爾古麗對記者說,她一天走三個本地服裝T臺,但總收入只有40元,新疆服裝沒有叫出去,讓她收入可憐。
166萬平方公里的新疆以及其面向的中亞五國市場,是山東企業可遇而不可求的。但記者在烏魯木齊友好商廈、好家鄉超市采訪發現,當地商場的服裝柜臺琳瑯滿目,但大多被浙江、上海和江蘇的企業所占據,山東的坦博爾、新郎只在角落排列。友好商廈的劉欣迎七年前來烏魯木齊,“我愿意將山東的服裝推介給國內外的客人,但這里山東的品牌太少。”她的臉上充滿了愧色。
而在7月22日烏魯木齊的服裝博覽會上,武漢以市政府撥款的形式,出資贊助企業到新疆展銷品牌、開拓市場。因為,他們看中了新疆及其面向中亞五國的大市場——今年上半年,霍爾果斯海關出口服裝征收關稅150多萬元。由于新疆與周邊國家出口貿易頻繁,武漢世誠制服負責人透露,將在新疆力爭出口訂單,開拓銷售渠道。
一個是服裝資源大區,一個是服裝科技品牌強省,如何找到互補互利的切合點,有關部門和企業應該細細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