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媒體呼吁放行中國紡織品
- 國內專家稱這將促成雙贏談判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曹新宇昨天說,在中美紡織品第三輪談判開啟時,美國輿論呼吁放行中國紡織品有助于帶來“雙贏”的談判結果。
昨天,美國《華爾街日報》呼吁說,如果美國開始對中國紡織品展開全面限制,美國消費者每年用于服裝的支出將至少增加60億美元。
曹新宇認為,這說明美國主流的聲音開始關注其國內經濟發展的根本趨勢并敲打著決策者的神經,對于美國而言,對華紡織品市場開放越大,才越有可能換來“雙贏”局面。
不過,就在談判桌外,美國產業界和零售界、消費者之間的尖銳對立正日益顯現。青睞廉價進口產品的美國零售商近日已訴諸法律,以阻止重新設置進口中國紡織品的配額。他們的依據是歐盟的“前車之鑒”。來自歐盟的最新信息,中國發往歐洲的套衫由于受到中歐紡織品協議限制,歐洲零售商在秋冬交易季就可能損失8億歐元的零售額。
曹新宇對此評論說,美國有8000萬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口,遏制中國紡織品進口將降低他們的實質生活質量,但如果美國用因此而多支出的成本扶植其國內紡織行業,卻綽綽有余。
目前,美國的就業情況處在歷史最好水平,就業人口高于“9·11”時期100多萬,美國低工資就業人口正在向服務業等領域轉移,產業調整正在順利進行。曹新宇認為,如果對中國紡織品設限,并不利于美國經濟的長遠發展。
據了解,雙方談判出發前,中美紡織行業各自表明的訴求是,中國紡織業希望出口增幅能夠在15%以上,但美國紡織界則要求將增幅控制在7.5%以內。外界預計,雙方可能接受一個折中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