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遇戰后最大服裝危機
英國服裝銷售商日前警告,如不盡快放松對中國紡織品的限制,他們的商場將在兩周內“缺衣少服”
據報道,英國服裝銷售商8月20日警告說,如再不盡快放松進口中國紡織品的限制,他們的商場在兩周內將“缺衣少服”了。
危機造成商品短缺
在歐盟對中國紡織品設限,實施嚴格的進口配額后,英國的馬克&斯賓塞、瑞典的亨尼斯&莫里茨集團等著名國際時裝公司進口的大量服裝,包括運動衫、褲子、乳罩大量積壓在港口,無法入關。
零售業專家驚呼,這是“自二戰以來最大的服裝危機”。他們稱,消費者也許從下月開始就會感到購物受到限制。英國駐歐盟零售商協會負責人阿利斯代爾·格雷說:“這將帶來災難,這場對華貿易的最大危機影響極大,秋季商品供應在很大程度上將中斷。”
時裝公司和小企業損失慘重
對于時裝公司而言,這更是一場大災難。這些公司表示,除非問題在未來幾天內得以解決,否則他們將產生巨額損失。中國服裝企業之所以受到歐洲時裝公司的青睞,不僅僅因為價格優勢,還因為他們非凡的生產工藝。
英國駐歐盟零售商協會負責人格雷說:“大零售商享有規模效益,可以確保商品供應,而那些小商家就慘了,他們會因此破產,員工會因此失業,這就是我們面臨的可怕局面。(歐盟)沒有認真考慮就匆忙(對中國服裝)實施了配額。”
德國等稱實施配額為“經濟自殺”
今年1月,歐盟本來對中國進口服裝取消了配額,隨后中國出口歐洲的紡織品迅速增加。一些歐洲服裝制造商大為不滿,歐盟貿易專員彼得·曼德爾遜于今年6月再次揮起“配額”這把大刀。
德國、荷蘭、丹麥、瑞典等國日前公開反對配額,指責這樣做“絲毫沒有注意到現代商業的現實”。這些國家的政府部長稱這樣做是“經濟自殺”、“荒謬可笑”,敦促歐盟改弦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