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機業"中國力量"在成長
縫制設備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新產品、新技術、新理念不斷涌現。面對強勢的國際品牌,國產品牌更加深切地意識到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性,通過技術創新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競爭力成為了共識。以標準、上工、飛躍、中捷、惠工三廠、寶石、杰克、通宇等為代表的國內企業加緊了技術創新追趕世界先進縫機企業的腳步,并在新的市場形勢下與國外企業形成了既競爭又合作的全新戰略關系——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合作研發和自主開發相結合,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術實力。在鞏固平縫機、包縫機等常規產品優勢的同時,產品向無油化、高速化、自動化、電腦化、智能化等方向發展,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同時,貼近市場脈搏,強化服務意識、品牌意識也已經成為行業的主流。
“百福中捷”、“飛躍雙星”,德國杜可普公司等國際間的合資合作促進了國內企業的進步,使國內企業學到了國外企業先進的加工技術、檢測方法、管理手段和發展理念,同時外資企業零部件的本土化,也促使國內零部件企業提升產品質量和加工配套能力。
長期以來.中國縫制設備行業走的是跟隨式發展道路,關注并研究同行的新技術、新策略等。隨著市場競爭的進一步加劇,越來越多的縫紉機生產企業意識到,貼近市場脈搏,強化服務意識比盯住同行更重要。意識領先的生產企業不僅在進一步提升產品品質上下工夫,也開始更深層次地關注和研究服裝企業的各種需求。通過與服裝企業的近距離接觸收集信息,了解市場的真實需要,從而使產品及銷售行為更切合終端用戶的需求。如服裝企業的“民工荒”現象,就使企業意識到普通縫紉機的銷售趨勢將是下降,自動化程度高的縫紉機必將熱銷,從而促使他們在開發縫紉機產品時向“省時、省力、省功”的方向邁進。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都在加大與服裝企業接觸的步伐與頻率,到服裝企業的生產一線去已經成為企業不約而同的行動。
服務意識如今在縫制設備行業中空前提升。生產企業及經銷企業的服務意識貫穿到產品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售后服務的各個環節。一些企業讓研發等相關部門直接面對客戶,加強產品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務,并通過各種渠道為終端客戶提供管理、培訓等附加服務。此外,設備企業還與服裝企業一起探討如何規避發展中的風險等問題,將服務向更深的層次和領域延伸,受到了服裝企業的認可。與此同時,服裝企業在與縫制設備企業的溝通、交流中對國產設備的發展和現狀也有了更多的了解,縫機業和服裝行業的上下游合作關系進入了新的階段。
這一切都表明了“中國力量”的成長。從以下部分企業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成長的軌跡是如此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