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戰略叫響“制造路橋” 傳統產業脫胎換骨
中新浙江網8月22日電
造汽車,市場大區再領風騷
在路橋吉利汽車生產基地的總裝車間,組裝線8分鐘就有一輛整車下線。上半年吉利產銷6萬輛,外銷增長200%。除了響當當的數據,吉利還有更驚人的手筆。
3月,世界頂級車展日內瓦車展開展,中國吉利作為世界轎車系列篇的首篇,在瑞士國家電視臺播出。5月,吉利和馬來西亞有關方面簽訂協議,在當地建立分廠,邁出了吉利實施國際化戰略的重要一步。8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的世界品牌大會,向全球發布了“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榜單,吉利集團以品牌價值55.37億元躋身前百強。
同樣,2004年投產的吉奧汽車,作為后起之秀,不到一年,吉奧的運動型多功能休閑車月銷量已居全國同行前列。前不久,吉奧和非洲采購團簽訂了4800輛的整車合同,這是迄今國內汽車制造企業簽訂的最大一筆外銷訂單;與歐洲客商簽下了161輛出口歐洲的合同,成為國內第一個出口歐洲的中國汽車自主品牌。
說吉利和吉奧是明星企業并不過分。在中國的汽車版圖上,路橋本是一個寂寂無名的地方。然而,因為他們的異軍突起……路橋,這個曾以小商品批發而輝煌的市場先行者,今天因打造自主品牌的民族汽車工業再次引人矚目。
創品牌,傳統產業脫胎換骨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路橋很多廠家為知名品牌企業做貼牌加工,“傍名牌”讓民營企業掘到了“金子”。然而隨著資源的緊缺和勞動力成本的上升,這類勞動密集型貼牌加工企業的生產風險增大,利潤空間也越來越小。
“企業競爭靠產品,產品競爭靠品牌”。路橋區委、區政府清醒地認識到,只有以品牌戰略開拓市場,才能打造一個更高起點的“制造路橋”。為此,這個區通過把商標創牌工作列入對先進鄉鎮的考核標準、制訂知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辦法、大幅度提高創牌企業的獎勵標準等措施來增強企業的創牌意識。據區工商分局統計,該區目前共有注冊商標4009件,其中市知名商標22件,省著名商標9件。而上半年,正在申請注冊商標的企業就有上千家。
在品牌戰略的引導下,路橋的傳統特色產業不斷提升產品科技含量和國際競爭力。巨科鋁業改變國內高端鋁制品依靠進口的歷史,榮鵬汽動成為全國同行業產品全部外銷的惟一企業,通宇集團一年投入4600萬元資金,開發出12個國際領先的新產品,在土地零擴張的情況下,今年上半年,實現銷售同期增長150%。
順潮流,商貿大鱷涉足實業
資本總是有著最為銳利的眼光。在這股商標注冊的熱潮中,路橋商貿業的龍頭———中國日用品商城公司看準了臺州塑料產業的競爭優勢,去年注冊了“塑博”品牌。
商城公司高層認為,此舉旨在整合中小企業的生產能力,提升臺州塑料產業的品牌意識。他們通過委托加工、定點生產等品牌經營模式,給上游生產企業下訂單,統一貼牌,統一定價,為娃哈哈集團、上海農工商超市、統一企業等國內外客戶供應塑料制品。目前該模式已吸引了黃巖、路橋等地十余家塑料制品加工企業加盟。
在中國日用品商城,部分有足夠商業資本積累的經營戶,一涉足制造業,便先申請注冊商標。商城二區經營戶林洋富告訴記者,他兩年前就注冊申請了“德克斯基”、“夫得鳥”等6只商標,分別做西服和休閑服,年產值上千萬元。作為商城的商會副會長,他認為,市場經營戶一旦演變為做實業的企業主,在品牌問題上會覺醒得更早,因為他們有這個教訓和經驗。
還有一種可喜的現象是,路橋區一些外貿企業,通過到國外注冊的辦法創立名牌。去年,作為國家免檢產品的“雙仕照明”,一口氣在40多個國家申請了注冊商標。路橋“飛亞”繡花機在國外申請8個注冊商標,今年取消貼牌生產,全部做自主品牌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