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批準中歐協議 滯港服裝下周放行
- 據新華社布魯塞爾9月7日電 歐盟委員會首席發言人弗朗索瓦絲·巴伊7日說,歐盟當天已經批準中歐就中國輸歐紡織品滯港問題在北京達成的協議。此舉為滯留在歐洲各港口約8000萬件中國紡織品和服裝最終進入歐盟市場掃除了最后一個法律障礙。
巴伊估計,由于需要進行各種技術準備工作,這個協議會在5天后得以生效實施。她說:“正常情況下,下周中期這些滯留的貨物將會被放行。”
據了解,在當天的投票中,一直反對向中國紡織品設限的丹麥投了反對票。因為該國的立場是徹底摒棄配額制度,而新協議依然保留了過渡性的配額限制措施。
歐盟25國批準了中歐北京峰會期間雙方就8000萬件扣押歐盟海關的中國紡織品入關問題達成的協議。按理說這是一個雙贏局面,如果歐盟能夠接受“胸罩戰”——被扣商品中包括1100萬件胸罩——帶來的教訓,早日實現歐洲紡織品行業的轉型,中歐互補性很強的經貿關系應該可以順利且迅速地發展。令人奇怪的是法國《世界報》卻在今天發表了以《中國:1,歐洲:0》為標題的社論,認為在這場“胸罩戰”中,中國以1比0占了處于混亂和自相矛盾之中的歐盟的上風,認為這是歐憲公民投票失敗帶來的惡果,使得歐盟不能一致面對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國……
中歐之間的紡織品貿易,如同中美之間的紡織品沖突,都是同一個來源:是歐美拋棄了自由貿易原則而非中國!當中國還在苦苦談判進入世界貿易組織之際,歐美就已經知道,要將自由貿易強加到中國頭上,就必須同時也打開自己的市場。在全世界達成紡織品貿易一體化協議時,歐美整整擁有11個年頭的漫長光陰來進行紡織品工業轉型。英、德等國及時行動,走出了困境;而法、意等國則始終在那里猶豫、徘徊。紡織品工業的特點是勞動密集強度很高,涉及的就業人員多。而這些人都是手中握有選票的選民。掌權者誰也不愿意碰這塊“燙手的山芋”,終于拖到今天走向死胡同。但是對于這一事實,歐洲——特別是法國媒體卻往往不愿意直言。如同政治家生怕得罪選民一樣,媒體也深怕得罪讀者。《世界報》的社論其實明明知道,這次達成的中歐協議,是一個雙贏的協議。但卻也還是要寫出個1比0的頗具“挑撥意味”的標題,好像歐洲“吃了虧”似的。
要知道,盡管歐盟接受被扣押海關的50%的商品能夠自由進關,但畢竟也使用了2006年的部分配額來解決剩余的50%的被扣商品。這實際上是一個非常短視的做法,就好像將已經砸了自己的腳的石頭又搬起來,舉到明年再砸下來……只要歐洲市場確實對中國紡織品有需求,這種違背自由貿易原則的配額制度就是必然會砸到歐盟腳上的大石頭!更何況,所有的統計數字都在說明,中國紡織品進口法國其實并沒有真正損害法國的利益,而是奪走了一批地中海沿岸國家如摩洛哥等國的市場份額。真要談判,也應該是與這些國家談判。但在法國,中國紡織品問題與波蘭管子工一樣,已經成為一種“政治正確”的主張:支持強硬對付中國的,就能得到輿論的贊揚,而絲毫不考慮中國紡織品對法國貧窮階層帶來的莫大的好處。
可以想見,讀了這個題目的“反自由貿易”的“反歐憲派”和紡織業工人當然會跳起來“捍衛”他們的利益。好在這種說法已經與歐洲紡織品一起走進了死胡同。現在已經到了對法國人說實話的時候了:歐洲應該盡快適應在自由貿易原則下進入世貿組織的中國了! (本報巴黎9月7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