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MA2005熱展后的冷眼觀察
下游發展刺激上游走高
2005年紡織貿易配額的取消對于中國的紡織服裝行業來說可謂是一個巨大的機遇。在這樣利好的背景下,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在今年的發展態勢也尤為迅猛。特別是春節過后,縫制市場持續走高,各品牌的內銷、外銷訂單均出現強勁的上升態勢,各地經銷商也忙于進貨、出貨。部分國外參展企業向記者反映,今年以來針對國內市場接受能力推出的機型在6月份已經脫銷,客戶夠買這種機型還需要提前訂貨。
近段時間以來,我國紡織品出口受限問題已經引起舉國的關注。正當人們擔心由于部分紡織服裝企業信心受挫會導致中國縫制設備市場低迷時,CISMA2005現場的商機人氣十足,打消了業內的憂慮。通過采訪記者得知,眾多中大型縫制機械品牌近幾個月內的銷售情況在保持與去年同期持平的情況下,大部分還有所增長。分析原因,一來是由于設限影響的局限性與延后性,二來隨著設限問題的出現,本土服裝企業更加追求提高工作效能、加大產品的科技附加值以及改善員工的工作環境,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科技含量高、性能更加穩定的機電一體化縫制設備的銷售。
展團、名企稱雄展會
2005年的中國縫制機械行業正處于一個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增強行業綜合競爭力的關鍵時期,而本屆的CISMA正可以看作是一次整體行業的“競爭、合作與跨越”。包括江蘇省輕工協會縫制設備行業分會、吳江市菀坪縫紉機零件同業公會、浙江省東陽縫配城、海門市臨江制針協會等組織都紛紛組團前來。在展會上不僅可以看到作為“呈現出集群效應優勢”的臺州地區的政府領導,隨團到滬為區域經濟“打氣造勢”;還可以看到各地區縫制設備行業協會領導,利用展會平臺通過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協助達成區域合作項目。
如今的CISMA展會已成為“國內市場國際化、國際競爭本土化”的濃縮舞臺,眾多國內知名品牌諸如,標準、飛躍、中捷、上工、華南、天工、寶石、杰克、通宇、北方天鳥、海菱等均在展會上亮相,以其超大的展示空間、多樣化的產品類型以及強大銷售營銷隊伍,構筑了中國展團的整體品牌形象,使得眾多中小本土品牌顯得“相形見拙”,各品牌也因此“瓜分”了大量的參展觀眾,成為展會的最大“贏家”。通過走訪記者發現,盡管較之名牌產品中小品牌在價格上具備一定的優勢,但是由于沒有掌握產品的技術核心,因此這類企業只能夠吸引部分實力相對較弱的服裝企業進行洽談。
國際展團的“中國情結”
在CISMA2005之上,德國、法國、美國、日本、韓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等19個國家和地區的232家企業來滬參展,占所有參展商總數的27.2%。國際知名品牌包括重機、兄弟、格柏、力克、飛馬、大和、日星、田島等企業的出現增添了展會國際化的氛圍。一位服裝企業觀眾在參展后不無感慨地談到,盡管各地的服裝博覽會都希望打造成國際性的展會,但是在實際參觀過程中,無論是展商還是參展觀眾國際化水平達到如此之高的,在服裝博覽會上至今還未看到。
盡管日本的眾多企業已被國人所熟識,但是德國國家展團統一的展示規劃,吸引了許多觀眾的目光。據德國機械與設備制造聯合會(VDMA)德國服裝與皮革機械協會的負責人溫斌先生告訴記者,德國縫制設備在車針等零部件方面以其高精度、穩定性強享譽世界為進一步開拓與中國企業的合作,協會每年都會組織會員來到中國參加國家級的設備展覽,并且通過多年的服務,已有多家德國企業諸如百福(PFAFF)、MAIER、GROZ-BECKERT等公司來華合作建廠或設立辦事處。通過中德雙方發揮各自的優勢整合有效的資源,達到雙贏。
當機械貼上文化標簽
盡管本土縫制市場還存在著高端產品開發周期長,產品同構、同質化趨勢,無序競爭仍在繼續等問題,但是隨著近年來本土知名品牌的突起,以及國際展會的影響,在本屆CISMA上,眾多中外企業開始將“文化、時尚”的概念導入原本過于理性冰冷的設備展會之中。一位縫制設備企業的負責人對記者談到,下游的服裝產業所舉辦的博覽會已變得非常時尚,作為上游的縫制設備展覽還怎能將呆板、冷冰堅持到底。縫制設備產業與服裝產業一樣都需要貼上“文化”的標簽。
通宇公司舉辦的“CISMA2005通宇館暨世界古董縫紉機展”上通過對于來自英國古董縫紉機的展示,將古與今交相輝映,為人們帶來了一次縫紉機械產業的歷史文化普及。而日本兄弟公司聘請影視明星孫儷作為產品代言人,更吸引不少“愛美”之人的關注。此外,部分品牌啟用禮儀小姐派發玫瑰、艷陽下派發遮陽傘,客戶答謝酒會上的高雅音樂表演,都在細節間贏得了參觀者的關注,也為企業的展臺籠絡不少的人氣。而企業所作的這些投入,無非是希望能夠提升品牌的附加價值,正如中國縫制機械協會領導所言,“從CISMA2005來看,國內企業產品附加值的提升,不再是單一產品,也不是增加產品的部分零件,這一點正在與國際先進水平縮短差距。”
CISMA數字鏈接18屆
1987年9月26~28日,“1988年度全國縫制設備展樣訂貨會”于江蘇南京市的南京商場舉行,此次展會是CISMA的雛形。
1996年主辦方提出了將“展樣訂貨會”辦成國際性專業展覽的設想,將展覽更名為“中國國際縫制設備展覽會”即CISMA。
2005年,CISMA2005再次實現突破,規模達到80500平方米。35174人
CISMA2005展會第一天,累計參觀人數達到15872人,比CISMA2004同比增長20%.其中海外觀眾2357人,同比增長34%,來自64個國家和地區。國內觀眾來自29個省市自治區。
展覽會第二天,參觀人數11321人,其中新登記觀眾6009人。其中海外觀眾1152人,新登記海外觀眾410人。
展覽會第三天參觀人數為7954人,新登記4291人,海外646人。展會三天參觀人數共計35174人,突破35000人大關,創歷史新高。80500平方米萬平方米
“1988年度全國縫制設備展樣訂貨會”暨CISMA的雛形,此次展會展覽面積2000余平方米。
1996年8月6日~8日,首屆CISMA在上海國際展覽中心舉行,來自10個國家和地區的300余家國內外廠商參加了展覽會,展出面積為12000平方米。
2004年,CISMA的展出面積達到了75000平方米,在規模上直逼世界第一大展。
CISMA2005,在2004年基礎上穩步發展,展出面積達到80500平方米萬平方米,展位仍舊供不應求,顯示了CISMA的巨大潛力和發展空間。1085家
CISMA2005,參展商達到1085家企業,比上一屆展會增加200余家。
CISMA2005,來自德國、法國、芬蘭、韓國、加拿大、馬來西亞、美國、日本、瑞典、瑞士、土耳其、新加坡、意大利、印度、英國、巴西、中國臺灣、中國香港等19個國家和地區的23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