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鋪興服裝產業富四方百姓
- 本報訊近日,“全國先進民營企業”——邵陽縣五峰鋪鎮振文宏運集團公司150萬件(套)價值800萬元的“楊服堂”棉毛服裝產品,由邵陽縣金源托運公司快捷運抵新疆阿拉山口岸,出口中亞哈薩克斯坦等4國,這是該鎮創新棉毛生產技術,打造服裝品牌,搶占全球市場的一個鏡頭。
五峰鋪鎮棉毛服裝生產早,發展快。改革開放前期,依靠政策優勢,棉毛服裝生產異軍突起,遍布全鎮千家萬戶,蜚聲于省內外。但粗放型的發展模式,造成核心競爭力不強,再上新臺階力不從心。
針對這一情況,該鎮提出“扶優、扶大、扶強”的發展戰略,引進民營資本3000多萬元,建成全省第一所現代服裝生產培訓基地,購進新型電動縫紉機800多臺,購進電視、微機和電視接收器等,成立振文宏運棉毛服裝生產集團公司和棉毛生產商會。實行產、供、銷一條龍服務。推進技術創新,推行標準化生產,培育知名品牌,引導、扶持、推動廠家全面提升競爭力,統一購進原材料,統一生產,統一銷售。
技術創新前,產品主要銷往邵東、株洲。技術創新后,銷路不斷擴大。2003年,產品推向浙江義烏、福建石獅、河南鄭州,2004年,產品挺進越南、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國家,2005年,占領了俄羅斯、韓國、日本等國市場。2004年,該鎮銷售棉毛服裝產品共2000多萬件,年產值1.2億元,創利稅400多萬元。解決就業人口2000多人,全鎮農民人平增收500元。棉毛服裝成集群型發展,帶動周邊鄉鎮羅城、下花橋、黃塘、白倉、南鎮等6000多農戶發展這一產業。
各生產廠家還依靠人才、技術優勢,在全國各地“安營扎寨”,形成“株洲一條街”、“鄭州一條巷”“濟南一個市”“北京一個場”的五峰鋪鎮棉毛服裝生產城。他們總資產上億元的有2家,上千萬元的有5家,上百萬元的有15家,形成技術共讓,信息共有,利益共享,優勢互補,強強聯合的良性循環發展經濟。(蔣業宏蔣偉國陳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