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服裝節隨“配額”而變
- 新華網浙江頻道9月13日電 “后配額時代”的中國服裝產業變數增多,在國內不少服裝展會偃旗息鼓的今天,已連續八屆的寧波國際服裝節也在順勢而變。寧波市政府日前宣布,寧波服裝節在第九屆將實行戰略轉型,從“節慶型”向“專業型”轉變,目標是打造國際化專業型交易會。
市場逼著會展變
“服博會易名中國國際服裝服飾交易會,目的是強化交易的理念。”第九屆寧波國際服裝節組委會辦公室主任俞丹樺表示,這與本屆服裝節“引導時尚,擴大商機”的主題更加契合。
始于1997年的寧波國際服裝節核心是寧波國際服裝博覽會,憑借450個展位的規模躋身中國服裝展5強。此后8年,服博會規模不斷擴大,在國內外聲譽日隆,去年第八屆寧波服博會展位達2200個,在全國207個服裝專業展中名列第二。
本次服裝節恰逢歐美與中國紡織品出現貿易爭端之際,歐美設限及中國主動提高紡織品出口關稅,對寧波紡織服裝業影響巨大,加速了寧波服裝界與國內外巨頭的合作。中國500強之一的維科家紡近期啟動了在日本和美國的收購程序,志在打造國內休閑第一品牌的太平鳥近期在新西蘭建立了寧波服裝企業在海外的首家專賣店。雅戈爾則與伊藤忠、NEXT等同行開展廣泛的貿易和投資合作。
寧波在服裝節發展到第九個年頭的時候,審時度勢,將服博會易名為服交會的做法,突出了交易功能,同時也體現了“博中有專、專中有博”的優勢,吸引不同需求的內外客商前來參展。
市場化運作嘗到甜頭
“是服裝節帶著我們一起長大。”太平鳥集團總裁動情地說。近幾年,太平鳥集團從品牌升級到品牌多元化到時尚品牌,一年上一個大臺階,均離不開服裝節的功勞。
回憶第一屆服裝節的“盛況”,曲終人散一盤點才發現,市政府成了最大的“埋單”者。這種政府主導型的會展能維系多久?在市長辦公會議上,市政府果斷決定讓服裝節“下海”。政府部門只管宏觀指導和協調,具體事務交寧波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等進行市場化運作。
政府全面退出服裝節的前臺,移師幕后搞服務。被賦予了市場主體地位的寧波國際展覽有限公司變“要我干”為“我要干”。參展企業面對的不僅僅是“紅頭文件”,更是展覽公司對它的長年服務。八年來的實踐結果證明,市場化運作實現了“三贏”:市政府不再補貼一分錢,展覽公司也從一家無名的企業成為有強大辦展實力和優秀業績的“黑馬”,最重要的是服裝節在品牌數量、檔次和成交額上一年勝過一年。
市場化運作走出了一條注重實效、節儉辦展的路子,不搞開幕式,也沒有閉幕式,服裝節晚會和中國青年服裝時尚周晚會合二為一,由寧波電視臺、中央電視臺進行直播或錄播,晚會不再出巨資邀請演藝界“大腕”,但其精彩程度依然令群眾熱情期待。
一批新的服裝文化和時尚活動也將在本屆服裝節推出,寧波市首屆青年業余模特大賽、時尚中國全國攝影大獎賽、寧波國際時尚海報展、紅幫傳人捐贈紅幫文物活動、服裝設計產業化論壇、大型禮服和國畫靜動態展、寧波服裝企業茄克衫制作等活動,大部分都由民間協會組織,市民參與度較高。
專業化取向志在務實
“目前全國各地服裝節大約只有1/3屬于市場化運作的專業型展會,以提升產業為目的,看重的是訂單。”寧波國際展覽公司總經理段杰民認為,寧波服裝節的特點是依靠產業,服務產業,提升產業,而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是服裝節的必由之路。
正在緊鑼密鼓籌備中的第九屆寧波國際服裝節,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新措施,目標是打造面向未來的國際性專業化一流服裝服飾交易會。
從本屆服交會的時間安排和場館調整上看,寧波服裝節更加注重“專業型”。展會時間由原來的5天縮短為國際通行的3天,推遲一天,目的是避開廣交會,吸引更多的服裝企業及外貿業務人員參加,且只向專業客商開放,拒絕零售。這就使得服交會真正成為一個談生意、下訂單的地方。
眼下,2200個展位已定出八成,參展企業達500多家,其中境外、省外企業100多家。作為“東道主”,寧波的雅戈爾、杉杉、羅蒙、太平鳥、洛茲等服裝企業屆時將閃亮登場,象山、奉化、寧海的針織、梭織服裝企業也將強勢出擊。江蘇南京、鹽城、南通,天津,福建泉州、晉江、石獅等企業組團報名電話響個不停。
境外服裝企業也不示弱,韓國服裝服飾10多個品牌屆時將一齊亮相,還將舉辦“韓國服飾文化周”,意大利佛羅倫薩服裝協會也將組織當地著名服裝企業來甬參展,意在從今年起,將與寧波服裝產業界開展全方位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