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紡織品特保進入持久戰
意見無法統一,后兩輪雙方雖然涉及到了一些實質性問題,但仍分歧較大,很難達到技術層面的談判。“主要是美方拿一些不符合WTO的舊貿易規則作為談判條件。”
另外,美國國內紡織品生產企業仍會堅持采取“特保”的方式限制中國紡織品,而且還會作持久戰,因為如果采取反傾銷的方式,一個提出反傾銷的企業須投入上百萬美元,而“特保”,企業只要填張申請表即可,花費很少,其他的事情均由政府去處理,“在2008年紡織品貿易全面放開后,美國企業才會采用反傾銷。”
就因為受歐美國家的“特保”制約,“從現在看來,明年初我國紡織品出口很難有高速增長。”孫淮濱很肯定地指出。目前中國受“特保”影響的10多類紡織品涉及金額至少有50多億美元,其中,中美紡織品磋商一直未果,而且在第四輪磋商未果后,美方又宣布對兩類中國紡織品設限,這給紡織品出口企業造成了更多的不確定性因素。
“盡管歐盟已同意于9月14日起開始放行壓港的中國紡織品,使中歐的紡織品貿易明朗化,但是也說明了明年初開始,中國紡織出口歐盟只能按談定的10%左右的增長率增長,而這個增長率相對于中國紡織品出口增長來說是非常小的。”孫淮濱分析。(梅日)
[相關消息]
部分輸歐紡織品出口許可證暫停簽發
記者昨日從商務部獲悉,為避免中國出口經營者貨物出運后因無法清關而蒙受經濟損失,商務部已暫停簽發輸歐盟部分類別紡織品臨時出口許可證及其配套證書。
根據歐委會官方網站公布的中國受限紡織品情況,輸歐盟4類(T恤衫)、7類(女式襯衫)、26類(連衣裙)、20類(桌布)、31類(胸衣)和115類(亞麻紗)紡織品領證數量已經超過或者接近2005年度相關產品的可出口量。
據悉,一旦歐方提供上述類別2005年6月11日之后的實際進口量,并且該實際進口量小于規定的2005年可出口量,商務部將立即恢復上述類別出口證書的發放工作。(中新)
紡織業首次躋身新增利潤最多五大行業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我國紡織業在今年首次躋身新增利潤最多的五大行業。
據了解,今年1至7月份,在納入國家統計局統計的39個工業大類中,紡織業首次躋身新增利潤最多的五大行業,實現利潤總額為188.7億元,新增利潤為63億元,同比增長高達50.2%。
今年以來,我國紡織品銷售實現了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快速增長。國際方面,盡管受到貿易摩擦的影響,還是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1至7月,我國紡織品出口達到615億美元,其中六、七月出口均突破100億美元大關,單月增幅分別達到27.8%和23.2%。
國內方面,上半年,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中,穿著方面增長20.5%,服裝類更是增長21.6%,是歷史上少有的高增幅。(新華)
紡織品貿易摩擦殃及中國九千萬人就業
商務部公平貿易局局長王世春日前稱,目前中國面臨的貿易摩擦形勢相當嚴峻。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的出口產業如五礦化工、輕工、紡織以及出口附加值較高的機電等產業領域。
商務部統計的數據表明,今年1至8月底,除242紡織品特別限制外,共有13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發起貿易救濟調查44起,涉案金額高達15.4億美元。此外,國外還陸續出臺一系列技術法規和檢疫標準,其實施后的負面影響難以準確量化。
中國紡織行業的直接就業人數已達1800萬人,間接就業9000萬人,紡織品出口受限已經使數十萬紡織工人的就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