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服裝市場營銷策略研究
據北京美蘭德信息公司對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五大城市的調查,五大城市兒童月平均消費高達897元,最高的是廣州市兒童消費為1101元,最低的是西安也有462元。其市場消費蘊藏著巨大的商機,但一直以來得不到重視,特別是童裝,專家預測我國的童裝將以8%的速度增長,到2003年達10億多萬件,國外的著名的童裝品牌正大舉進攻中國市場,占有50%的市場份額,其品牌深受兒童的喜歡,如:派克蘭帝、米奇妙、史努比。占有50%市場份額的本土童裝品牌中70%沒有自己的品牌。市場競爭最終取決于品牌的競爭,只有針對兒童市場的特點以及兒童消費的差異性,并結合企業的目標市場定位,建立品牌市場運作機制,把品牌文化和市場營銷策略結合起來,在品牌策劃、市場銷售推廣中注入和提煉新的文化內涵,才能創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童裝。
一、 兒童服裝市場環境分析
1、 消費者分析
據有關統計我國16歲以下的兒童達3.8億,6歲以下為1。71億,7—16歲為1。7億。其中獨生子女占兒童總數的34%,達到1。29億。兒童可分為五個群體:嬰童(0—1歲)、幼童(1—3歲)、小童(4—6歲)、中童(7—12)、大童(13—16歲)。
兒童消費群體具有自己獨特的個性,他們出生在更為優越的生活環境中,在這個數字化時代,加上他們的記憶力、模仿能力強,因此他們大多都思想活躍,個性突出,追求自然、自信、自立和時尚。但自控能力差,依賴性強,動手能力差,往往容易眼高手低。這也是一個更早熟的群體,手中有可觀的零用錢,懂得如何支配。目前全國大城市的兒童零用錢平均每月為76元。現在的兒童多數是獨生子女,對電視節目有很大的選擇權,同時容易接受新事物,決定了他們對家庭消費影響很大。相對于國內品牌,兒童更傾向于國外的品牌認同,主要是這些品牌比較時尚且適合他們的個性。值得注意的是兒童并不擁有消費決定權,特別是12歲以下的兒童,多數家長往往指定品牌購買,但有60%的家長會聽取孩子們的意見。
2、 競爭者分析
目前國內童裝市場有效需求不足,中童服和大童服的市場存在很大的市場空白。一方面以米奇妙、史努比、派克蘭帝等知名國際品牌以質量、款式等優勢占領了童裝高檔市場,價格一般在200元以上,而國內的品牌多數集中在低檔市場一般在100元以下,出現了兩極分化,與國際品牌相比差距主要在設計和營銷上,國內品牌一直停止在模仿國外童裝色彩、款式水平上,色彩暗淡、款式太過于花哨或單調、對現代流行的牛仔風潮、適應兒童成長的設計、普遍接受的多功能性設計理念不了解,時代感不強,沒有重視品牌形象的建立,很少投入經費開發研究,缺乏個性和民族色彩。
兒童發育成長較快,童裝穿著周期較短,同時由于童裝經營風險比成年服裝要小,市場進入門檻比較低,這就使得童裝市場形成了多渠道流通,各種經濟成份參與經營,競爭將會加劇。
二、 兒童服裝營銷策略
無論是著名的國際品牌還是國內的比較著名品牌,如一休、懶貓、好孩子等品牌獲得巨大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擁有優良的產品,其建立在市場分析和目標群體認知的市場營銷策略,非常值得國內企業借鑒。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品牌策略
把品牌注入一種文化或叫品牌故事,品牌就有了內涵和外延的空間,產品也就有了個性和風格。如香港卓妮(國際)服飾有限公司開發的“小豬嚕嚕”系列童裝,塑造的了小豬嚕嚕機智聰明,活潑可愛,敢于戰斗的天不怕地不怕的形象,就深得童心的喜愛。在短短的時間內就發展了100多家自營和代理加盟店,幾乎是以每日一店的速度發展。在這一方面最為成功要數德國的SANYU公司的兒童品牌螞蟻阿諾(ANTANO),看過螞蟻阿諾動畫的人一定會被螞蟻的小形象、大作為、意志堅定、具有團隊精神所感染,螞蟻阿諾品牌正包含了這些與兒童的共性。在個性上給予兒童啟發:一方面生存競爭壓力要求“小皇帝”們要有獨立自主精神。另一方面在這數字化的時代,分工越來越細必須要有團隊的協作精神。風格上新一代有強烈的自我表現意識,是知識豐富并富有協作精神的兒童群體,與螞蟻群體性、獨立性的風格存在共性,這種風格適合時代潮流,即要有個性又要具有團隊精神,與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相吻合,這不僅是當前這一兒童群體的心理特性,也得到家長們的歡迎。2000年SANYU進入中國市場以來一直表現不俗,知時間內就開了30多家專賣店。預計到2002年達30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