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郵羽絨服裝:怎樣向創造起跳
- 在本次展會上,高郵市由江蘇(中國)紡織服裝城、江蘇沙龍制衣、揚州恒豐制衣等6家骨干企業和并蒂蓮、潤揚等13家服裝企業組團,以剛剛獲得的"江蘇羽絨制造名城"組成方陣,首次抱團登上國際服裝節的舞臺,立即引起了國內外同行和客商及新聞媒體的關注。去年,高郵實際加工羽絨服裝1500多萬件,波司登、雅鹿、雪中飛、蘋果、金狐貍等國內外數十個知名品牌都在高郵設有加工基地。
同任何草根經濟一樣,高郵羽絨服裝也面臨新挑戰。500多家生產企業中,有自主品牌的并不多,在廉價勞動力的低成本優勢喪失、外貿出口面臨著諸多變數的情況下,走自有品牌之路,成為高郵羽絨服裝業發展壯大的"華山一條道"。
在企業醞釀起跳的同時,高郵政府也正接過民間傳遞的創新接力棒。在江蘇國際服裝節高郵新聞發布會上,記者發問,如何實現從羽絨制造名城到創造名城的嬗變?高郵市市長徐祥華介紹,在現有基礎上,拉長增粗產業鏈,推進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力爭用3年時間,行業總投資15億元,服裝行業實現總產值80億元以上,努力爭創"中國羽絨服裝名城"。
值得一提的是,高郵通過招商引進浙商集團投資的江蘇(中國)紡織服裝城,目前正在加緊建設,試圖延長拉粗服裝產業鏈,同時也隱藏著一個更大的"野心"。服裝城投資者、浙商黃永坤介紹:"揚州有很好的產業基礎,除'羽絨服之鄉'高郵外、'化纖之鄉'儀征、'襯衫之鄉'邗江以及'箱包之鄉'的江都,都是服裝城賴以生存的基礎。"
發展無止境,問題也無止境。在高郵試圖復制紹興中國輕紡城的經驗、拉動產業升級時,不能忽視的是,數十座紡織服裝城正星羅棋布于長三角的各個角落,宿遷泗陽的"上海紡織城"、吳江盛澤的"國際紡織城"、無錫開盤的"新世界國際紡織服裝城"、常熟的"國際服裝城"等數十家市場正雨后春筍般冒出。
在長三角城市群落的"造城"運動中,高郵的紡織服裝城如何準確定位并脫穎而出,將是高郵發展羽絨服裝業無法回避的一個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