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對我設限后應對危機準備
- 本刊在歐美對我設限后,陸續推出了針對紡織品貿易摩擦的專題報道"應對危機準備篇"之系列報道。旨在通過種種觀點,總結一下我們行業應該總結的一些東西。
中國與歐盟就紡織品貿易問題終于達成了協議,也為中國紡織品對主流市場的貿易前景廓清了迷霧。雖然美國緊咬牙關,繼續對我設限,但華盛頓郵報針對中歐達成協議一事評論說:"不管你是喜歡,還是不喜歡,總之,中國人來了。"
設限不能遏制中國
中國紡織品以物美價廉而風靡世界,并且成為國際經濟學家關注的一種"現象"。許多人提出中國紡織業的成功,得益于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其實,這不是正確的方案。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確實存在著勞動力價格優勢,但是與周邊的發展中國家相比,中國沒有任何勞動力價格上的優勢。
中國在加入WTO時,發達國家對我橫加指責最核心的一條,就是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確認。如今,中國紡織品以純粹的市場經濟方式占領了世界市場總量的四分之一,歐美卻坐不住了。
據中國紡織工業協會負責人提供的材料,今年以來,我們紡織品出口貿易經歷了快速增加到穩步增加的一個過程,雖然出口數量和金額的增幅逐月回落,但從總體上看,今年中國紡織品出口再創歷史新高已成定局。根據預測,我國今年紡織品出口金額將達到1100億美元,而因歐美設限造成的貿易損失大約在40億~50億美元。事實將證明,用貿易保護主義的設限來遏制中國紡織業是注定要失敗的。
中國紡織成功之秘
有關專家在仔細研究了中國紡織行業,并把中國紡織與歐美發達國家、印度、巴基斯坦等發展中國家的紡織產業做了比較后指出,中國紡織品的價格優勢主要是由三大優勢造成的:產業鏈完整、人才齊備和以產業集群為特性的加工基地興起。
中國擁有非常完整的紡織產業鏈條,沒有缺環。除了極尖端的一些產品外,與紡織相關的一切資源,從原料、設備、產品到市場,形成了完整的工業體系。二是人才優勢,中國紡織業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工程技術人員隊伍。這支隊伍具有各類人才齊備、專業涵蓋完整、人才層次和結構合理、工作出色而薪酬較低的特點。中國工程師與歐美工程師的薪水差距,甚至超過了中國工人與歐美工人的收入差距。三是以產業集群為特點的紡織加工基地的興起。隨著中國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國紡織的現代化進程加快,以專業分工為基礎,產業集群開始興起。在某些服裝名鎮里我們可以看到,在一條大街上,有面料企業、襯里布企業、扣子企業、拉鏈企業、花邊企業、服裝企業等等,形成了從原料加工、輔料加工,一直到產品形成的專業化集群企業。這種以民營企業為主的,專業分工細致而效率極高,又相互依存構成產品鏈條的企業集群,是最終產品能以低得令人不敢相信的價格上市的根本原因。
"內患"大于外憂
中國紡織品的優勢讓世界從一個側面了解了中國,看到了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后必然崛起的前景。從歐美對我設限開始,也給了我們一劑清醒劑。那種認為一進入后配額時代,中國紡織品就可橫沖直撞的想法實在是太不現實了。
其實無論是現在還是在將來,真正能影響和抑制中國紡織業的,恰恰是我們自身的不足。
有專家在最近召開的2005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評審會上指出,中國紡織業還沒有擺脫"一流設備、二流技術、三流產品"的窘境。我們在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起碼有10年,特別在一些有關國家安全和引導技術潮流方面的關鍵技術,我們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還在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