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市場步履蹣跚
受取消紡織品貿易配額美好前景的刺激,中國紡織業在2004年擴張神速,僅固定資產投資就比上一年增加了144%。一些企業單純追求數量的增長以求得絕對利潤,從而使部分紡織品產能迅速膨脹和過剩。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國際紡織服裝貿易增長緩慢,行業利潤空間狹小,而我國紡織品的每年產量,國內只能消化35%。
外貿條件的變化使國內服裝市場機遇和困難并存。在年初全球紡織品配額取消之后,我國紡織業迎來了短暫的春天,1-2月紡織品出口增長30%,其中對美國出口增長80%。但是進入3月份以后,隨著我國主動采取加征出口關稅,實行自動出口許可、調低出口稅率等措施,加之美國對中國紡織品設限、歐盟對中國紡織品實行“緊急特保”,出口增幅開始明顯回落。
我國外貿紡織企業所受影響極大,很多廠商開始做內銷、做品牌。這對于國內經銷商來說確實是一個好消息,由于一些外貿積壓產品轉入內銷,專做出口轉內銷的商家不光聯系到了以前沒有的貨源,同時價格上也有一定的折扣,這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國內市場的貨源,同時也加劇了國內服裝市場供過于求的局面,加劇了競爭。
價格指數持續走低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今年衣著類價格指數下跌有進一步加劇的趨勢,尤其是從3月份開始,衣著價格指數環比下降都在2個百分點以上,而2004年衣著類價格下跌幅度已經縮小至1.5個百分點。在能源價格一直上漲的前提下,衣著類價格指數持續走低,絕大部分原因是因為我國服裝生產能力過剩,國內市場供過于求局面長期存在。盡管政府已經意識到紡織業過度膨脹的危險,并實施了一系列相關限制政策。不少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悄悄擴張,由于技術創新能力弱,投產的項目大多是低水平重復建設,產品同質化。目前市場上大部分服裝缺乏設計,缺乏品牌價值。
市場細分化程度增強
近年來,隨著人們注重提高個人審美修養、生活品質以及個人精神追求,在服裝消費上,更加注重挑選符合自己氣質、個性、身材、身份的服飾產品。消費需求的多元化、個性化促使服裝市場也越來越細分多樣化,繼而產生了很多特色服裝品牌。這些特色服裝根據消費群體的不同年齡段分為嬰兒服、小童服、中童服和大童服,男裝、女裝、中老年裝等;根據不同的場合需求和功能又細分為職業裝、休閑裝、運動裝、戶外裝、孕婦裝、家居服及禮服等。根據服裝消費群體的細分化需求尋找市場,是商家和廠家獲得利潤的關鍵。
另外,地域性一直是我國服裝產業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特點。隨著服裝企業的不斷壯大,形成了一系列的產業聚集地,而這些服裝企業也成為了當地經濟的支柱。這樣,各地政府積極扶持,不論是直接給予政策還是成立商會等,都對服裝企業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最近一段時間在服裝銷售過程中,為了加強本地企業商品的競爭力,很多政府或者商會出面,組織大型服裝博覽會,樹立了當地服裝的整體形象,吸引消費者。這些舉措都給平淡的服裝市場帶來了強烈的沖擊波,加強了自身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多種銷售形式并存
專業市場作為整個服裝產業鏈中的重要環節,正在求新求變。目前紡織服裝的專業市場正面臨著升級與發展等諸多問題,需要更加的國際化、體系化、智能化和功能化。服裝產業升級與專業市場的發展之間相輔相成。很多服裝都是從專業市場發展起來的,在專業市場中建立知名度,然后一步步創品牌,走上了規模化經營之路。專業市場可以說是小企業贏得市場的搖籃,借助區域經濟優勢,建設特色市場是其發展的必然之路。
今年1月,全國首家網上專業服裝市場正式開通,將杭州四季青各個服裝市場都搬到了網上,打破了傳統的服裝交易方式。這極大地方便了商家和消費者,只要動動鼠標,就能逛遍杭州四季青服裝市場的6000多個攤位,采購到最新款式的服裝。這給批發市場的發展帶來了新的途徑,通過網站的介紹,能夠更方便市場內的品牌,節省消費者的時間。
目前,國內還沒有像國美專賣家電一樣的服裝專賣超市,近日幾家行業協會聯盟全國幾十家服裝企業共同組織“千店工程”,其目的就是為了建立服裝類連鎖超市,為中小企業服務。目前,我國服裝生產行業中小企業眾多,如全國聞名的服裝生產基地石獅,大約有1000家服裝企業,而且這些企業大多數是中小型的服裝企業,近幾年,這些企業逐漸由加工型向品牌化生產轉型,但是因為在宣傳、銷售、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有些品牌在銷售上不盡如人意。在北京、上海一些大型商場,這些品牌更是望而卻步。全國類似石獅地區的中小企業還很多,連鎖超市的建立正是順應了當前中小型服裝企業缺乏營銷網絡和知名度的狀況,為企業向品牌化發展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展示舞臺。
近兩年來,隨著國外品牌的大量涌入,國產自有品牌的崛起和繁榮,使服裝市場的競爭更趨白熱化,各品牌之間所采用的手段也是日新月異,已經從低層次的價格競爭上升到品牌綜合實力的競爭。在這種情況下,時裝品牌旗艦店應運而生。旗艦店以概念性的店面裝飾、個性化的產品陳列、寬敞舒適的購物環境以及周到細致的導購服務影響著人們的觀念和購物方式。
旗艦店在我國的盛行是由外資品牌引導的,N IKE、LV、杰尼亞等等紛紛在國內市場開設旗艦店。國內品牌也不甘寂寞,美特斯邦威等國內品牌也紛紛效仿,特別是像北京金源新燕莎M ALL等一系列SH OP-PING M ALL的出現,為旗艦店的開設提供了最佳地點。旗艦店是一個品牌的標準形象,是順應商業發展需要和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必然產物,是品牌競爭的有力手段,對企業自身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同時也活躍了服裝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