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政策調整等因素影響——“中山裝”出口幾番風雨幾番晴
國際分工的參與度越高,受國際風云變幻的影響越明顯。中山海關日前公布的統計數據再次證明了這一點:受國內關稅調整和歐美對我紡織品出口設限等政策氣候影響,我市今年1-8月紡織服裝出口也是幾番風雨幾番晴,呈波浪型增長。
據海關統計,我市今年1—8月出口紡織類服裝總體呈波浪形增長,尤以1月和6、7月增幅明顯,其中6、7月與去年同期(下同)相比分別增長23.5%、25.9%。受歐盟、美國對我國紡織品出口設限的影響,8月增幅稍有下降,比7月下降8.4個百分點。但由于我市相當部分企業通過港澳等地區中轉出口,并不占用國內配額,因而出口增長未受太大影響,使今年1—8月累計出口總值仍高達7.5億美元,增長21.4%。
解脫配額“枷鎖”,我對歐美出口能量釋放
眾所周知,2005年1月1日起,紡織品配額全面取消。
誠如業界的普遍預測,解脫配額“枷鎖”的中國紡織服裝出口釋放能量是必然的。我市今年1-8月紡織服裝出口雖經幾番政策風云變幻,但總體而言,對歐美出口大幅增長,對港澳出口則明顯下降。
歐美兩地是紡織服裝很大的消費市場,放開出口政策對中山市紡織類服裝出口的刺激很大,1-8月對美國出口額為1.1億美元,比2004年同期猛增3.8倍;出口歐盟國家1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8.2倍。今年初配額取消后,出口港澳總值明顯下降,今年1—8月,出口香港2.3億美元,同比下降了30.4%,3-6月連續四個月下降超過38%;出口澳門1.1億美元,同比下降14.7%。但隨著5月開始歐美相繼對我國紡織服裝出口設限,7、8月我市出口港澳總值同比均有所回升。原因很簡單,香港和澳門的轉口作用可以規避部分配額管制,可安排部分工序在內地加工,最后利用香港、澳門的配額出口至其他地區。
遭遇設限,出口企業痛并快樂著
釋放能量是必然,被遏制也是必然的。
盡管中國政府為了安撫各國對后配額時代中國紡織品出口沖擊的疑慮,主動自3月1日起大幅提高對148種紡織品出口關稅稅率。但有著價格優勢的龐大中國紡織服裝軍團的“輕輕一躍”,已然引起了恐慌。于是,配額取消不到半年,美國、歐盟先后啟動對中國大部分紡織服裝出口的“特限”、“特保”程序。繼而,中國與歐盟、美國陷入了頗為漫長的貿易談判之中。
受此政策影響,我市今年1-8月紡織服裝出口增長呈波浪型。3月1日起我國對148種紡織服裝出口加征關稅,我市3月份當月出口隨即呈現負增長,同比減少1.6%。而4-7月期間,由于出口企業擔心美、歐市場采取限制措施,紛紛加速出貨,4—7月對美出口同比增長均在4倍左右;出口歐盟4-6月分別增長13.5、22.5和46.4倍,7月更是增長的高峰,達到70倍。
分析人士認為,在貿易摩擦高發的“后配額時代”,我出口企業痛并快樂的生存狀態,將持續一段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