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制機械行業逆市增長(2)
- 分析今年的市場可以看出,服裝企業出口設限,設備升級迫在眉睫。這對于縫制機械行業既是機遇又是挑戰。自動化、多功能、省時省力的縫制設備需求加大,市場很大;中低檔縫制設備產品市場需求下降,中小縫制設備生產企業必將進行新一輪的競爭,行業結構調整加快。
銷售市場向內陸轉移我國縫制機械銷售市場開始向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等內地省份轉移,這種趨勢從去年年底開始,今年更加明朗。受沿海地區勞動力短缺、成本攀升、能源緊張影響,服裝生產企業開始移師內地,更為關鍵的是內地的當地政府給予一系列鼓勵政策,吸引投資。根據國家統計局規模以上企業統計數字顯示,2004年江西服裝產量同比增長84.1%,是全國服裝產量前十位地區中增長幅度最高的省份。服裝產業移師內地,我國縫制機械銷售市場也隨之轉移,銷售市場格局發生變化。
產業環境不容樂觀
人民幣小幅升值人民幣小幅升值短期來講,對出口是不利的。直接損失,主要是來自企業應收賬款中的外幣應收款。其次,出口利潤下降。對于出口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價格上,而高附加值和核心技術缺失的企業來講,利潤率將下降更多。
紡織服裝設限對行業的影響我國紡織服裝產業洗牌在所難免,服裝產業升級對縫制設備的要求也將提高,在今年的市場中這種趨勢將很明顯,自動化、無油、節約型的設備供不應求,而低檔次的產品將受到市場冷落。
能源、電力再度吃緊今年,煤、電、油、運仍然偏緊,尤其是我國縫制機械主要產區江浙滬限電現象嚴重,給企業正常生產帶來影響,企業在擴大規模時遭遇能源瓶頸。有的企業配備發電機組,自己供電,但是增加成本。對于大多數中小企業來講,沒有能力購買發電機組,只能在限電的時候,放假停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