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重開紡織品問題談判 各界“看淡”結果
- 九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七日,中美將于華盛頓就紡織品問題再次舉行磋商。此次磋商已是雙方就同一問題進行的第五次交鋒。但從種種跡象來看,結果仍是撲朔迷離,各界預期不甚樂觀。
中國商務部部長薄熙來在對前四輪磋商進行總結時曾表示,“雙方觀點在逐漸靠近,但在部分問題上仍存在原則性分歧”。
美國紡織品和服裝進口商協會副會長朱莉婭•休斯日前也表示,中美雙方“分歧很大,而且態度都十分強硬,還沒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對談判結果的看淡不僅僅局限在官方。事實上,在經歷了四輪密集式“無結果”磋商之后,眾多紡織品問題專家亦變得更加謹慎,很多人不愿對此輪磋商發表任何意見。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曹新宇說,“現在不好說,只能等待談判結果”。
等待,似乎已經成為了磋商前的主旋律。因為現在誰也無法準確預測,中美這兩個大國究竟誰會在“原則性分歧”上先做出讓步。
回首中美四輪磋商。前兩輪,雙方基本上屬于“自說自話”,并未形成正面對壘,意見相距甚遠;后兩輪,雖然涉及到了一些實質性問題,“但分歧較大,很難達到技術層面的談判”。
即將展開的第五輪談判并未承載過多的期望。因為迄今為止,尚有眾多難解的“結”橫亙在中美面前。
首先是設限范圍的分歧,美國在此問題上“咄咄逼人”,一味希望增加設限種類,而中國則堅守不讓。其次是基準期的分歧,美方希望以二00四年一月一日到十二月三十一日為基期計算出口,而中方則堅持以二00四年四月一日至二00五年三月三十一日為基期,充分考慮取消配額后的出口情況。再次是協議的時效分歧。美方希望協議能持續到二00八年,企圖給國內企業爭取更長時間的保護;而中方則希望美方能“照章辦事”,將終止時間定在二00七年。最后,還有增長幅度的分歧。
九月五日晚,商務部部長薄熙來在中歐達成協議后曾表示,“中美也將在近期內達成一致”。但是細細琢磨,中美想要跨過這一道道“原則性的坎”,難度還是相當大。而此輪司局級的談判級別似乎也預示著離達成全面協議還有一定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