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縫制業翻開新篇章--訪浙江省東陽市人民政府申屠福華副市長
“百聞不如一見。這是一次世界縫制機械高新技術性能產品的大展示。國產服裝設備科技創新、產品精良,規模型企業氣勢磅礴的陣容,琳瑯滿目的產品,在整個展會中占據著重要地位。這樣一種格局,令人振奮、催人奮進。”這是浙江省東陽市人民政府申屠福華副市長對CISMA2005展會的直觀感受。
8月30日上午,位于上海浦東新國際博覽中JL,E2館的“中國縫配城”展區,可以說是這屆CISMA專業展的展中之展。在展會現場,蔡杰飛公司、龍騰刀剪、精準公司、百勝縫配、慧捷衣車、新秀針車、倡東刀片、江峰零件、金鑫精工、軍楊刀具等多家企業的上萬個品種的零配件,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各自的層位上,吸引了國內外客商,參觀、咨詢、洽談。其中,當東陽市副市長申屠福華親臨展區了解參展情況指導工作時,參展商們受到了極大的鼓舞,也充分顯示了東陽市政府對縫制設備業的高度關注。為此,記者采訪了申屠福華副市長。
東陽市虎鹿鎮在20世紀70年代末,從跑刀片群體開始,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成就了當前備受業內關注的中國縫配城。東陽以銷售帶動生產,這種前店后廠式的經營模式被縫制行業稱之為“東陽模式”o這種獨特的地方板塊經濟,在相當長一個時期既為中國縫紉機整機生產和發展起到了配套作用,又為自身發展積累了經濟基礎,地方經濟也得到了發展。
當記者提到東陽縫制業如今的發展情況時,申屠福華副市長介紹說:“中國縫配城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縫紉機零件銷售中心和零配件集散地。2004年標準集團浙江省金華地區總代理胡洪祺投資成立了東陽市服裝機械,加上遍布大江南北的東陽籍縫制商貿精英形成了立足長三角、遍布全中國、輻射世界的營銷網絡,并以其人員營銷和電子商務營銷網絡優勢,帶動了東陽市縫制設備行業的崛起。經過了20多年的嬗變,先后確立了虎鹿、巍山兩個縫配工業園區,加上東陽市周邊工業區內的縫制生產企業,以20多家上規模的企業為龍頭,由鎮入村進戶式的大小縫機制造商已達100余家。事實上已經形成了新一輪的東陽模式。”
據了解,近幾年東陽的縫制企業發展迅速。浙江德友縫制機械有限公司從生產藍箭牌旋梭開始,勵精圖治,憑借多年的零件專業技術經驗,以雄厚的技術力量,于2004年進入整機生產領域。新建l萬多平方米的整機生產廠房已投入正常運行,公司生產的500繃縫機、735-732包縫機系列、8700單針系列和0302同步厚料機先后投入批量生產,且市場反映良好;東陽市華洋縫紉配件制造有限公司生產的梭子系列產品在全國名列前茅,產品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浙江金勾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生產中高檔產品為主,并在鑄造領域取得顯著成效;縫紉機零件的金色盾牌——金盾零件廠其生產的針板、掩邊器品種多、規格齊、質量優,頗有專業特色;還有東陽市科力機電制造有限公司的電腦刺繡機,菲司特、匯全零件廠、葛宅縫零廠、朋友衣車,標準縫紉機東陽零件廠等一大批縫制企業,適時調整和優化產品結構,走出低端產品競爭的怪圈,選擇附加值和科技含量相對高的產品投入生產,走上了多元化發展之路。
產業和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支持。在問及政府對縫制業有何具體支持舉措時,申屠福華副市長從幾個方面進行了闡述:“第一,東陽縫制業這個群體很大,對它的發展,政府提出整體發展思路,從宏觀上來說,就是要提高中國縫配城的整體品牌。這次東陽縫制業組成“聯合艦隊”,以中國縫配城整體形象出展,就是為中小企業和銷售商提供一個良好的展示平臺。第二,東陽工業是兩頭大中間小,中等企業不大,小型群體大;機械電子、醫藥化工是東陽的兩大產業。最近浙江省政府財政廳、經貿局出臺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東陽市政府會做出具體落實措施。比如對小企業稅收方面要支持,先扶持后征收;縫配城規劃用地也要支持,對縫制行業要適當政策傾斜。第三,東陽人杰地靈,人才輩出。據最新統計現有東陽籍博士830多人,副教授以上6000多人,東陽擁有一支強大的科技精英隊伍。金秋10月,東陽將要召開博士大會,要充分利用干載難逢的人才聚集優勢,為東陽發展出力??p制行業從產業鏈角度分析,小企業要向規模型企業發展;零配件要向整機方向發展。從長遠出發提高產品檔次,這是產業發展的需要?!?/p>
如今,東陽縫制業已經填補了工業縫紉機整機、特種機和電腦刺繡機生產的空白,零件生產和整機生產得到了完美結合,提高了行業整體競爭力。在此基礎上,行業與政府之間可借鑒一些成功經驗,建立同業公會或行業協會(即行業組織),使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與業內環節健康鏈接,幫助企業解決資金、用地、用電等實際問題。同時為中國縫配城、東陽服裝機械城和東陽縫制企業在產品宣傳、文化內涵、技術提高、品牌提升以及營銷策略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務,真正做亮東陽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