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東盟服裝貨值翻了兩番
本報訊西方不亮東方亮 在今年西歐國家對我國紡織品屢屢設限之時,石獅出口東盟的服裝卻取得了長足進展。據石獅檢驗檢疫統計,今年1 8月全市出口東盟的服裝2100批,比去年同期的1292批增加62.5%%;出口貨值7788萬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759萬美元增長182.3%%。
尤為不易的是,石獅出口東盟的服裝貨值,比出口批次的增長高出三倍。這說明石獅出口東盟的服裝:一是每批的出口批量增多,二是出口服裝的附加值明顯提高。面對歐美對我出口服裝設限的花樣不斷翻新,包括石獅在內的我國部分服裝企業面臨較大的出口難題。對此,石獅企業及時使出“多元”和“調整”牌,一方面努力調整產業結構,及時轉變出口增長模式,將低勞動力成本、低附加值的數量競爭優勢,轉變為技術含量高、抗風險沖擊強的高質量競爭優勢。另一方面積極開拓“不依賴于歐美市場”的新“地盤”。企業在充分了解設限內容的基礎上,不斷推出新產品、發展新客戶、開拓新市場、取得了新發展。
大力拓展東盟等多元出口市場,應是石獅出口企業應對“配額管理”的有效途徑和努力方向。今年上半年“中國 東盟自由貿易區”降稅計劃的正式啟運,為我國紡織產品出口東盟創造了巨大商機。東盟市場人口多、零關稅、免配額,是一個潛在的大市場。石獅紡織服裝企業應關注自由貿易區建設帶來的新變化,把東盟作為新的出口目的地,這樣既可改變過去依賴歐美市場的被動局面,又可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分散經營風險,帶動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給紡織服裝出口帶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