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福綿積極打造“世界褲子之都”
- 廣西玉林市福綿區經過10多年努力,已經成為廣西最大的服裝生產加工基地。當地政府正努力將其打造成“世界褲子之都”。
福綿服裝業起步于20世紀70年代末期。從90年代崛起到現在,福綿迅速發展成為廣西最大的服裝服裝生產加工基地。如今的福綿,共有服裝企業690多家,配套企業150多家,初步形成了以褲子制造為核心,涵蓋水洗、電腦繡花、輔料生產等相關產業配套的服裝產業鏈。
據統計,福綿年產服裝0.9 億件(套),產值達15億元,工業增加值5 億元。產品主要銷往全國各地,出口東南亞、澳大利亞、歐洲、非洲及中東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但福綿服裝業仍存在著企業規模小、經營分散,管理水平低、品牌意識不強等問題。
據了解,福綿服裝企業年銷售額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16家,只占全部企業的2.3%;而500萬元以下的企業就有538 家,占全部企業 的78%,其中“家庭作坊”式企業占多數。
福綿大多數企業管理工作由企業所有者自己擔任,管理水平較低。很多企業老板自身專業水平不高,卻掌管企業管理經營大權,高素質管理、營銷人才進不來,企業難有進一步發展。
企業主缺少長遠發展規劃,缺乏品牌經營理念、缺乏品牌發展戰略,缺乏圍繞市場變化需求去設計、創新、發展的本土品牌的意識。以至于福綿至今還沒有一個能夠在國內打響的服裝名牌。
隨著我國服裝市場基本進入到供大于求的階段,以及國際品牌不斷涌入的局面,這些問題將會成為福綿的發展瓶頸。
為實現服裝企業從服裝制造轉向品牌經營,服裝業從加工貿易向品牌效益轉型的產業升級,推動形成現代意義上的高層次的服裝業,把福綿打造成為“世界褲子之都”,福綿區提出了“十年規劃”。
一是通過培育龍頭企業,組建企業集團,鼓勵有實力企業實施資產重組;對規模小、水平低、利潤微的服裝企業,鼓勵其相互合作,逐步做大做強。充分借助廣東服裝企業往西部發展的機遇,鼓勵本地企業與外地大企業、大集團合作,同時引進外資,擴大企業規模,壯大服裝產業集群。
二是拓展國際市場和外貿出口。福綿服裝企業下一步要建立起獨立的專營體系和銷售網絡,引導民間投資成立一個以服裝代理出口為主的專業外貿公司,并積極培育自營出口企業,增強福綿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
三是實施品牌戰略,培育名牌服裝。鼓勵有實力的企業通過“分訂單”方式,與國內外名牌企業合作。通過貼牌生產,提高企業的生產技術水平會,提升“福綿制造”的知名度,為今后福綿獨立創建自己的名牌打下牢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