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勞工組織報告中國“威脅”程度低于預期
- 國際勞工組織的一份報告顯示,后配額時期中國出口激增威脅程度并沒有預期的那么嚴重。國際勞工組織的報告指出一些原因,如特保限制,中國的發展逐漸遠離勞動密集型制造業,降低了預期的出口增長率。其他亞洲國家如孟加拉和柬埔寨的表現也好于預期,但印度的情況則喜憂參半。
在日內瓦會議之前,國際勞工組織(ILO)發表一份報告,提供了對世界紡織服裝發展情勢的綜合觀察。報告題目是“促進后-MFA環境中紡織服裝一體化公平發展”,報告深入評論早期預言的中國將在后配額時期大幅提高其紡織品和服裝的世界市場分額并沒有成為事實。此外,中國優勢給亞洲國家造成的損失也低于預期。
中國逐漸遠離勞動密集型制造業。隨著全球紡織品和服裝配額的結束,局勢發展預測確實對中國有利。國際勞工組織報告稱,中國、巴基斯坦和印度曾經是配額的最大受害者,因此有能力在無配額時期迅速發展。
中國所占世界紡織品市場分額有所提高,但低于預期。報告給出兩點為什么:
1)盡管配額結束,但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時給予其他成員國使用特保措施的權利,其他成員國可以在2008年底之前將中國具體種類的年度進口增幅限制在7.5%。
2) 從內部來說,中國正在向高附加值產業發展,逐漸遠離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如紡織品和服裝。
雇傭率增長。由于這兩點對中國的紡織品和服裝出口產生實際影響,美國在未與中國達成協議之前已經對部分紡織品實施了特保措施。歐盟與中國達成限制部分敏感商品的協議。
報告稱,由于配額的結束,紡織業的雇用率預期增長12%,服裝業的雇用率提高30%。
中國增長的原因可能是改變了出口渠道,以前通過香港和臺灣,而這兩個地區自今年配額結束之后出口金額已經下降。報告說;“ 因此,中國的增長似乎小于初步數據,但幅度仍然相當大。”
孟加拉表現很好。報告鼓勵說,部分主要的出口國家或做到了出口增長或并沒有下沉。孟加拉就是其中之一,孟加拉對世界服裝和紡織品貿易中任何大的變化都特別敏感。孟加拉每年出口60億美元,其中紡織品和服裝占到76%,工人200萬,80%是婦女。
2005年之前的研究預測,紡織服裝領域將發生大地震,企業倒閉,大量工人失業。歐盟和美國進口商對孟加拉的供貨很感興趣,因此部分工廠實際在擴大生產。此外,孟加拉也制定了很好的后配額時期戰略,例如今年5月份完成與中國的聯盟。
柬埔寨工廠增加。柬埔寨的表現也很好,紡織品和服裝對該國的經濟非常重要,占其出口的80%強。報告說:“ 柬埔寨的大多服裝企業成功生存下來,主要應感謝柬埔寨發起的‘建較好的柬埔寨工廠計劃’。”
這一計劃由國際勞工組織確定,旨在改善該行業的工作條件,該行業有85%的工人屬于女性。根據這一計劃,如果工廠的工作環境得到改善,柬埔寨就可得到美國的優惠貿易待遇。國際勞工組織稱贊柬埔寨的工作條件得到改善,工廠數量增加。
印度情況喜憂參半。印度與中國一樣,被預見是后配額時期的贏家,但與此相反,情況卻較為復雜。另一方面,印度紡織品出口一直較去年有所提高,去年成衣出口減少。參加10月24日國際勞工組織會議的印度代表團準備提出勞工問題,如允許婦女上夜班。聯合紡織部部長Sudripta Roy 在印度說,他們需要為紡織工業制定靈活的勞工法。印度的戰略似乎出現變化,以前這個國家謀求的是自我保護,反對逐漸擴大貿易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