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永圖:直面貿易爭端 貿易摩擦會越來越多
- 前段時間,我國與美國和歐盟之間圍繞紡織品的進出口問題紛紛擾擾,國內紡織品出口的政策也是變動頻繁,面對這些加入世貿組織后出現的新問題,我市的紡織品出口企業大呼“不適應”。昨天,當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首席談判代表、現任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在我市的《名家講座》上縱論戰略機遇與中國的對外開放,他告訴這些外貿企業,加入世貿組織后出現的國際間貿易摩擦、反傾銷很平常,今后還會越來越多。
今后貿易摩擦會越來越多,企業要習以為常
“世界貿易組織就像一個大菜市場,早幾年中國只不過是擔著兩擔青菜進場的、很小的、不起眼的賣主,隨著我國經濟貿易的發展,我們逐漸成為這樣一個大菜場里非常重要的角色,已成為第三大買主,也是第三大賣主,地位就不一樣了,和一些大的買家賣家間必然會有一些貿易摩擦,這很自然。”龍永圖說,現在不少國內企業不理解為什么加入世貿組織后反而出現這么多摩擦,好像全世界都在圍堵中國的出口產品,他認為這是個必然的現象。比如,全世界消費的紡織品有70%是中國制造,樹大招風。龍永圖說,國內企業不必對這些摩擦驚惶失措,因為遭受反傾銷的數量只占整個出口數量的很小一部分,如2004年遭受反傾銷的只占0.5%,不構成中國出口產品的主流。另外,國際市場離不開中國的產品,如歐盟前段時間在與中國達成紡織品貿易協定之后又后悔了,因為限制了中國紡織品的進口之后很多歐洲商場的貨架就空了。
要贏得國際市場,國內企業就不能相互殺價惡性競爭
“過去出口到歐美市場的襪子可以賣到4美元一打,在日本可以賣到6美元一打,但是由于我們生產襪子的工廠企業太多了,所以相互殺價,惡性競爭,最后把全球襪子的價格搞到每一打99美分,這對于那些買襪子的國家來講當然是不可以接受的,對他們來講這個價格就是‘傾銷’,對于我們自己生產襪子的企業來講,也確實是做賠本的買賣。”談到摩擦的內部原因,龍永圖顯得很痛心。
龍永圖說,原本可以控制全球產品價格的中國企業,反而在內部的惡性競爭中搞亂了市場,企業一窩蜂出口,一窩蜂降價,沒有嚴格的自律。國內的企業要想在國際市場上贏,必須要整頓好國內市場的秩序,內斗猛于虎,國內企業互相挖墻腳的情況下不可能創造出國際品牌。
擴大進口,多花力氣引進先進技術設備
還有一個辦法可以有效解決國際間的貿易摩擦,就是擴大進口。龍永圖說,現在要改變“出口好,進口不好”的陳舊觀念,因為目前國家的外匯儲備多,已經不像早些年要通過出口創匯。
“進口不是指進口高檔化妝品、奢侈品,而是要進口技術,我們不能什么都從頭做起,企業要以全球為舞臺,在巨人的肩膀上進行技術創新,要花力氣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他說,進口方始終是贏家,處于主動的地位,中國要成為國際貿易中有影響力的成員必須是大買家。
自主品牌,關鍵在于核心零部件和核心技術
關于自主品牌,龍永圖也是有話要說,他說,自主品牌的關鍵不是名字和外殼,而在于是不是中國企業掌握了核心零部件和核心技術,“只要孩子是你的,叫翠花還是叫麗莎并不重要”。他說海爾也曾是個合資品牌的名字,但是由于有核心技術,全世界都認可海爾是個中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