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勞工組織認為中國紡織服裝出口增長并非直接導致它國就業率下降
- 據巴基斯坦《黎明報》發自日內瓦的消息,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LO)的一項最新統計,自年初全球紡織品取消配額后,1-7月份中國紡織品出口增長了20.5%,服裝出口增長了22%。中國的服裝出口占全球服裝出口的28%,紡織品出口占全球紡織品出口的15.8%,為全球紡織服裝的最大輸出國。
盡管某些紡織服裝生產國的該類行業勞動就業率出現了下降,但并未像原來估計的那樣解除對像中國這樣的紡織服裝大國的出口配額限制對其它國家的紡織服裝業會帶來巨大的沖擊。事實上,很多紡織服裝生產國,特別是非洲一些國家早在全球紡織品配額取消之前其紡織服裝業的就業問題就已相當突出,兩者之間沒有太大的因果關系。
歐盟于今年夏季就紡織服裝的某些品類出口歐盟與中國達成了臨時性限制協議。美國試圖從WTO規則中的保護性措施中尋找依據與中國簽署類似的協議,但雙邊談判并未取得進展。
ILO本月早些時候的一項報告指出,全球紡織品配額取消后會對一些國家在紡織服裝生產、出口和就業方面造成某些不確定性,但最新的數據統計顯示情況并非那么嚴重。很多國家包括歐洲一些國家都從全球紡織品配額取消后受益,出口增長超過10%以上的比比皆是。今年頭7個月,德國的服裝出口增長16.5%,意大利增長10.3%,奧地利、捷克等國的服裝出口也有不俗表現。
法國的服裝出口增長8%,但紡織品出口下降3.1%。荷蘭和希臘紡織服裝出口不同程度地出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