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合作帶來了什么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一大批大型外國公司爭先恐后地涌向國內,希望在中國這個21世紀最有潛力的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客觀地說,跨國公司進軍我國市場對提高縫制機械行業的整體水平有著積極的意義,但同時也對國內企業造成了很大的沖擊。
眾所周知,中國吸引外資的側重點在過去幾年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早期的合資企業大都瞄準的是我國低廉的勞動力成本,以來料加工返銷國際市場為主,并未對我國的企業構成威脅。而近幾年進入中國的外資企業則以占領中國的市場為主要目的,跨國公司比例明顯上升,對國內企業造成了很大的沖擊。某種意義上講,真正激烈的市場競爭此刻才剛剛開始。
外資企業的進入給中國帶來了幾個方面的好處:一是技術;二是資金;三是管理;四是就業機會和人才培訓。與此同時,外資企業的經營模式也從服務到銷售,從銷售到生產,從生產到科研,走出了一條逆向投資發展之路。其原因是在中國這樣一個巨大的市場上不能沿用傳統的“市場一科研一生產一銷售”的路子,只能用“超常規”的方式來實現高速成長。
幾年前,一些國內縫機企業探討起合資與合作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有些企業希望國外公司出錢、出技術,盡快建立合資或合作企業。而國外企業則看重管理理念的一致性和文化上的認同,因為管理上的問題不是用錢可以解決的,也是合資與合作成功的最大關鍵所在。不妨先看一個通俗的例子。為了幫助一個人生存下來,第一種方法給他很多雞蛋,但是雞蛋很快會被吃完;第二種方式是給他幾只母雞,每天下蛋,至少可以支撐一兩年;第三種方式是幫他建立一個養雞場,并請來人管理,除了他可以滿足吃,還可以幫他賺點錢;第四種方式是教給他養雞的技術和訣竅,讓他成為養雞專業戶,實現可持續發展。應該用哪種方式?答案是不言自明的。可以說,有了好的管理,就能把握住市場的脈搏,就明白該干什么,能干什么。
應當說在技術、資金、就業和管理四方面,尤以管理最為重要,但也最容易被國人忽視。通常說來,管理體系的建立費用遠遠大于管理體系的復制費用,這是跨國公司的優勢所在。跨國公司來到中國,僅僅需要“復制”已經成型的管理體系和規章,除了個別方面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修改或調整以外,大多可以照搬。與此相反,國內的企業還在摸索如何適應市場經濟的環境,探尋適合本企業的管理體系和規章,其贏得市場的難度就不言而喻了。從某種程度上講,國內企業和跨國企業的競爭賽跑并非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
惟一的出路就是企業要清醒地認識到差距所在,盡快學習、掌握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法,建立最適合自己實際情況的管理體系和規章制度。目前中國企業最需要的是理性化的管理和運作,而不是盲目的勇敢和犧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