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牌”走向“中國名牌”
- 開欄的話
又一個五年即將過去。在這五年里,我省涌現出一大批名牌企業,它們從默默無聞到一舉成名的成長歷程,從側面反映了我省這五年快速發展,并成為重要經濟區域。從這段歷程中汲取經驗和動力,無疑有助于我省的提升和發展。為此,今起我們推出“海西大愿景崛起‘十一五’”系列報道。
“十一五”規劃已提上議事日程,展望今后五年,我們都有美好的愿景———希望我們的名牌企業更多更響,我們的經濟實力更強更壯,我們的生活素質更好更高。
本報訊 “今年我省獲評中國名牌數量33個(其中7個屬復評),比去年增長近1倍;中國名牌總數62個,排名從5年前的第10位,上升至第5位。”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有關負責人昨日告訴記者,我省名牌建設已進入了快速發展期,今后5年內要爭取有世界名牌誕生。
此外,我省還擁有89項國家免檢產品和553項福建名牌產品,更多的福建企業和產品正從“閩”牌走向“中國名牌”,乃至“世界名牌”。
回眸
9類中國名牌產品
“閩牌”占過半
“在中國名牌產品中,福建有9類上榜產品占到全國50%以上。”省質監局有關人士介紹,其中旅游鞋、紡織服裝、陶瓷片密封水嘴等產品表現更加突出。
如福耀玻璃成為汽車玻璃行業唯一一個名牌;我省已成為全國旅游鞋自主品牌最多的省份,共有12個旅游鞋產品獲“中國名牌”稱號,占全國同類產品的80%;晴雨傘、果凍、肉類罐頭、香辛料調味品行業中,僅有兩個名牌,我省占了一個;而派類食品的兩個名牌,全部由福建企業包攬;旅游鞋15個名牌,我省12個;植物蛋白飲料,4個名牌中我省兩個;全國7個陶瓷片密封水嘴名牌,我省有4個。
九成名牌出自民企
民營企業已經成為爭創中國名牌的中堅力量。據省質監局有關人士介紹,除廈門罐頭廠、廈門三圈日化有限公司屬國有企業,廈門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廈門夏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龍巖喜鵲紡織有限公司等5家屬國有控股公司外,其他的均為民營企業。
“泉州已經成為福建中國名牌的生產地。”泉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廖小軍稱,泉州的中國名牌數量占到全省的54%,在全國城市排名第6,同類地級市排名第二。
晉江4年創18名牌
位列全國縣市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