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奧迪縫機42萬 天價背后的思考
在提出產品開發應從跟隨式向跨越式轉變的思路后,對于中國縫制設備制造企業來說,要在產品檔次上縮小與發達國家的著名縫機企業之間的差距,求得與世界水平的同步 發展,就必須在持之以恒中進行“品牌微調”。
提起服裝企業,腦海里浮現的,常常會是一群女工腳踩著傳統縫紉機,緊張工作的場面。曾幾何時,中國服裝產業似乎始終和“貼牌、加工基地、手工作坊、勞動力密集”等詞緊密相聯。然而,當如今的央視“服裝標王”———虎都服飾有限公司在媒體面前亮出了一臺價值42萬元、比奧迪還貴的縫紉機時,著實讓外界對如今的中國服裝企業刮目相看了。
品牌選擇誰之過?
這套比奧迪還貴的縫紉機,正是國際上流行的成衣生產的數字化設備。談及這次重舉,虎都的管理者感嘆,要趕超國際先進水平,寧可不坐奧迪,也要引進國際上先進的數碼縫紉機。很顯然,“虎都”的這一決心,不僅向市場展現了自身的實力,也傳達出中國的大多數“虎都”們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他們除了關心設計款式外,更注重工藝創新。
當中國成衣制造史上第一臺價值42萬的縫紉機出現在“虎都”的生產車間時,中國成衣的數碼化生產時代也已經來臨了。據了解,為了在生產成本和效率上取得利潤,許多的服裝企業都更注重更新設備的投資了,僅目前泉州的1萬多家服裝企業中就已經有60%應用上了數碼技術。在這些企業的生產車間,都能看到全自動的“縫紉機器人”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程序化的操作,以至于參觀者都有可能不會相信這是中國服裝企業的生產基地。
“現在國內大型服裝加工廠普遍應用諸如自動裁剪機、自動開袋機、自動拷邊機等等自動化設備,已經實現半自動化生產。‘雅戈爾’就是一個典范,還有北京的‘銅牛’。我們可以看到‘雅戈爾’車間擁有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服裝生產技術裝備和生產流水線。”德國“艾斯特”上海代表處的技術支持徐嵐認為中國的成衣設計和生產已進入數碼化競爭階段。
即便如此,我們也發現,雖然在服裝企業生產車間添置了越來越多的更為現代化的設備,但遺憾的是,國內大部分的大型服裝企業卻不得不選擇國外品牌的設備。“虎都”有美國引進的設計制板進行切割,流水線上也是全套從德國引進的專用設備,“雅戈爾”、“銅牛”選擇的也是德國產品。盡管,國產縫制設備近年的質量提升可以說是神速的,許多品種已經達到或間接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但我們自己制造的這些設備卻仍然沒有在此效勞。
提升在于技術創新
“今后國產設備的發展方向主要是實現服裝車間無人化生產,以及機電一體化技術。比如吊掛系統的運用可以改善半制品在各工序間的運輸工具和運輸方式,使整個車間各條自動線合理溝通和銜接起來,形成自動控制生產,減少生產工人,實現‘無人化’生產。” 德國“艾斯特”上海代表處的技術支持徐嵐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