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行業利潤探秘
- 從數字的分析上看,品牌專賣店的利潤率的確讓人耳熱心跳,但這種單純用售價減去進價的算法,并沒有認真計算并扣除經營中的各項費用,因此簡單加減法算出來的利潤率并不具有說服力。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裝消費國,因為與時尚潮流的密切接軌,使人們的服裝更新頻率日益頻繁。與其他行業相比,服裝業的投資門檻低,不需要太多的專門技術,3萬元就可以開個不錯的小店面,而且市場風險相對較小。在十億人民九億商的今天,開個服裝店是許多人創業的第一選擇,踏踏實實地從小生意做起,也是大多數成功商人的必由之路。
在物資相對貧乏的上世紀80年代,在眾多從事經營的個體戶中,賺錢最快的當屬服裝個體戶。現在我們看到的大富大貴者中當初許多都做過服裝生意,比如赫赫有名的建業集團的創立者吳立勝就是從賣布匹和成衣起家,由布匹、成衣小販到批發商、承辦制衣廠,進而進入地產行業,成立建業集團,最終成為了如今的億萬富翁。
在商品相對短缺和產品比較單一的年代,人們對服裝的選擇余地小,服裝商只需瞄準一兩個款式大量生產就可以大賺其錢,投資風險幾乎談不上;現在,隨著商品的極大豐富,包括服裝在內,消費者和代理商都具有很大的選擇空間。供應商為了提供更優質和更具品牌效益的產品,只能增加產品成本,而終端零售價又被盡可能的壓低,因此服裝投資者的利潤空間已經大不如前了。
雖說做服裝利潤今不如昔,但服裝行業仍然如一塊巨大的磁鐵吸引著中小投資者,特別是一些沒有經商經驗的白領和大學生一族,都想在服裝上投資“玩票”,作為下海經商的入門功課。因此,我們看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幾乎每天都有一些服裝專賣店在轉讓、關門,同時也有很多新的服裝專賣店開張。
小本生意也能賺錢,服裝生意當然也是如此,經營服裝的利潤到底有多大?
品牌專賣 利潤誘人支出大
有人將服裝行業列為2004年十大暴利行業,甚至舉出一位服裝生產企業的老總的話作為旁證:“服裝確實屬于暴利。但這個暴利不是體現在面料上,而是完完全全表現在流通環節上。成本不過5元錢的小背心,在小商品市場賣25元一點不成問題。我就曾經把10元成本的服裝標價100元出售,結果賣得很火爆。”這種說法看似驚人,但在一些品牌專賣店是確實存在的。
有商場的售貨員向《科學投資》透露,一件標價三四百元的服裝,其成本價不過三四十元,標價七八百元的服裝其成本價不過100多元。一般的服裝店都雇用一到兩名售貨員,只要貨進得對路,一天賣出去一件,人工工資、房屋租金、稅金就全都有了,多賣就是掙的。據透露,某些服裝的利潤可以達到3-5倍,多的可以達到10倍以上。一些品牌服裝的虛高標價主要受商場打折活動的影響,如果不把價格標得高一些,就很難應付商場頻繁的打折返券活動。
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透露,大商場里品牌服裝的毛利率可達到200%甚至更高,而且冬裝比夏裝高,男裝比女裝高。他的一位朋友在一家大型購物中心經銷一個品牌男裝,夏天的一件T恤衫進價100多元,賣400多元,這樣即使是打5折,照樣有利可圖。至于那些折扣幅度特別大的服裝,多數都是放了好幾年的庫存,基本上是按成本價處理。
在北京一家大型購物廣場的打折活動中,一條標明原價288元的褲子,只要80元就可以買到。銷售人員的解釋是,這是去年的存貨,現在利用季末拿出來處理。毫無疑問,處理庫存已經成為商家打折的首要原因,這種商品的折扣往往也很大,從1折到5折不等。一家品牌的代理商告訴記者,平時根本沒有時間處理庫存,趁現在秋裝還沒有上市,正好利用這個時間處理攢了好幾年的庫存,一來騰地方,二來回籠資金。
從數字的分析上看,品牌專賣店的利潤率的確讓人耳熱心跳,但這種單純用售價減去進價的算法,并沒有認真計算并扣除經營中的各種費用,因此簡單的加減法分析似乎并不具備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