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行業“答卷”很不如
- 主持人:劉敏慧
嘉賓:光大證券 李婕 聯合證券 李鑫
主持人:受中美紡織品談判未果等不利因素影響,服裝成交額為24.6億美元,比第97屆減少10.1%,比第96屆減少13.8%;紡織品成交額為22.4億美元,比第97屆增長2.6%,比第96屆增長2.2%。這對今年的紡織業意味著什么?
李婕:每年春、秋兩屆的廣交會成交額一般約占中國每年對外貿易總額的1/10,一般貿易的三分之一。由于中美紡織品談判前景不明,此次紡織服裝訂單大幅下降在意料之中。從訂單結構看,服裝產品,對美國成交3.1億美元,下降44%;對歐洲成交10.8億美元,下降6.9%;對日本和中東地區成交各為1.6億美元,分別上升了33%和下降6.5%。紡織品產品,對美國成交2.7億美元,上屆為3.8億美元;對歐洲成交7億美元,上屆為6.8億美元;對中東成交3.2億美元,上屆為2.6億美元;對日本成交1.2億美元,上屆為7700萬美元。
2005年1-8月,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增幅繼續回升,為22.88%,利潤增幅1-9月達到32.34%。由于三季度存在受限產品的集中搶關出口狀況,而目前美國設限產品和歐盟10類協議紡織品已經大部分封關,四季度受限產品出口將陷入困境,預計四季度行業出口增幅將受到一定影響。同時人民幣升值2%也將造成出口訂單的流失以及國內競爭的加劇。受貿易摩擦、人民幣升值等影響,預計行業2005年出口額約1100億美元,同比增幅為13%。
李鑫:歷年秋季廣交會訂單占中國全年紡織服裝出口額5%左右,比重雖然不大,但卻是來年出口形勢的“風向標”和“晴雨表”。考慮到今年的情況,我們認為,2006年中國紡織服裝出口額增長可能在15%左右,低于2005年和2004年5個百分點左右。
主持人:我國紡織行業能否承受出口增速下降的壓力?
李婕:由于中歐已達成一致,對歐出口環境明朗化,預計2006年對歐盟出口將保持穩定增長;由于中美紡織品談判前景不明,預計2006年對美出口增長有限,但不排除在中美達成一致后美國短期訂單的增多;預計2006年對非設限地區出口仍將呈現較快增長。綜合分析,預計2006年行業出口增幅為15%左右。由于配額取消后貿易環境不穩定,行業發展處于多事之秋,短期內由于貿易環境的不明朗導致的行業出口和發展的不確定性的影響將比較突出,2005年、2006年行業出口增速將明顯放緩,且前期基于配額取消的新增產能和目前歐美設限導致的市場增長空間低于預期形成的沖突也將加劇行業競爭。
李鑫:2006年對中國紡織企業來說將是關鍵的一年,既要面臨出口驟然減速的沖擊,又要對未來發展模式進行重新選擇,競爭將更加殘酷并伴隨重新洗牌。
主持人:紡織業該如何選擇競爭之道?
李鑫:由于中國服裝出口一直受配額限制,因此國內服裝類上市公司基本以國內市場為主,歐美設限更多的是限制了其增量空間。在出口預期并不樂觀的形勢下,企業所能做的是,選擇非設限品、非歐美市場以沖減短期風險,同時提升品質、加快品牌建設,以保持長期的競爭力。優勢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大,如雅戈爾、魯泰、黑牡丹、凱諾科技等,同時也會有一些中小企業能夠突破重重壓力獲得增長,如七匹狼、鳳竹紡織。
李婕:由于中國紡織業在資源、規模、技術裝備水平、人工成本、勞動生產率和產業集群的配套六個方面具有國際比較優勢,從長期角度我們仍看好配額取消后中國紡織業在全球產業格局中的競爭態勢和發展前景。我們相信,貿易摩擦只能延緩配額取消帶給中國紡織業的機遇,2008年后在完全自由貿易的環境中,中國紡織業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將凸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