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不能只做組裝車間
- 昨天,帶著剛趕印出來的《中國民營企業競爭力報告NO.2》,中國社科院民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迎秋來到了杭州。帶著對民營企業該往何處走的疑惑,記者採訪了這位對浙江民營企業相當熟悉的學者。他堅定地說:“浙江民企在國際化過程中,不僅要走出去,還要走進去,走上去。民企不能做外商的組裝車間。”
浙江民企自創競爭力強
記者:這次在你們排定的民企品牌競爭力50強中,浙江企業有20多家上榜,他們到底是憑藉著什麼從全國民企中脫穎而出的呢?
劉迎秋:我們共設立8個分指標,從企業的市場規模、專利數、新產品銷售指數等進行綜合評價。我們看到廣東企業外資成分多,因此代加工的比較多;江蘇企業很多是改制而來,相比較之下,浙江企業自創競爭力更強。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浙江民企上榜的原因。
另外,我們這次還用搜索引擎來搜企業的知名度,如飛躍集團,我們打入“飛躍縫紉機”,就查到了很多條資訊。今年的前10強知名度都很高,其中飛躍集團更是表現出色,在自主品牌出口和專利數兩項上都很突出。這也是飛躍排名第一的主要原因。
浙江民企有3處軟肋
記者:雖然現在浙江民企看上去風光無限,品牌競爭力也相當強勢,那我們從另一面分析,您認為浙江民企存在哪些短腿呢?
劉迎秋:首先,從調查中分析,浙江民企自主創新能力比較弱,技術創新和投入明顯還不夠,企業專利數超過100的很少。其次,浙江企業自主品牌出口的也很少,目前國內市場比較飽和,如果再一味地低附加值生產,那利潤相當薄。浙江企業要擺脫這樣的狀態。還有一點就是企業集團化發展,現在很多企業都在朝此方向發展,浙江的塊狀經濟發展也很出色,但要注意的是專業化問題。
不要認為投廣告就能買到品牌
記者: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很多企業會砸大把的錢去做廣告,因為他們覺得這樣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名氣提升得很快,您對這樣做品牌是如何看待的?
劉迎秋:廣告是可以買到品牌的。我們這次在對全國民營企業做調查時發現,像福建一些規模並不大的企業名氣很響,他們很多都在中央臺做廣告,但是在我們的評價體系中,他們的競爭力還是不強的。最後上榜的50強和潛力100強中的企業,他們平均當年廣告投入佔銷售額的比例一般在3~5%,在投放廣告時顯得比較理性。
我把“秦池”的行為稱為騙牌行為,他的產品根本就沒有品質的保障,而這樣的騙牌行為必然滅亡,所以我們的民企千萬不要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