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制中國家紡服裝業宏偉的現代藍圖
步入21世紀的中國,隨著全球化經濟時代的到來,商業需求迅速擴增,加快了國土整治和城市進程的大規模規劃,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大資本的運作時代。大勢所趨的現狀,使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的傳統格局遭受著一次強烈的撞擊,這不僅導致行業、市場重新洗牌,更改寫了游戲規則,競爭門檻也大大提高。紡織服裝業正迎來大盤操作的競爭時代。近幾年,從有著雄厚紡織產業基礎的珠江三角洲,到紡織經濟快速增長的長江三角洲,商業地產的資本介入,以迅猛的速度推動著產業經營模式的轉變和發展規模的提升。在這場由資本決定勝負的產業革命中,上海世貿商城實踐了新經濟運行模式的成功創新。
“搭建中國第一家,塑造亞洲最大的紡織服裝跨國采購常年展貿中心”,上海世貿商城以深厚的國際資本運作理念,將商業地產打造成推動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現代化發展的航空母艦。
1999年10月21日,作為上海市政府十大重點工程中唯一外商投資項目———上海世貿商城,正式落地上海虹橋經濟開發區。以政策、資金、管理、資源等優勢組合,建立了20萬平方米的現代化常年展貿中心。2002年7月19日,上海世貿商城與全球大型的買家管理機構———美國達拉斯市場管理中心(DMC)在美國洛杉磯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雙方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DMC市場總監COLEDAUGHERTY先生指出,中國紡織服裝制造業對美國經濟發展日益重要。他認為,雙方合作的目的,就是將采購體系先進的管理模式引進世貿商城,共同致力于在亞洲創建成功的紡織服裝跨國采購交易中心。此次關系的明確,在中國紡織業塑造了國際化的常展與短展互動組合的專業貿易平臺。此舉不僅為國內生產商實現了與國際市場的直接對接,更將國際時尚產業的先進理念引入中國,立于“高品質紡織、高品質生活”的全球商業發展趨勢,促進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的全面提升。“上海世貿商城”商業地產資本助力中國紡織服裝業的運行模式,在全美乃至全球進口商和采購商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2004年,面對全球紡織業正在發生的巨大變化,上海世貿商城重新調整,與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確定了戰略合作關系,以產業和商業兩大優勢資源的強強聯合,完善紡織服裝跨國采購平臺的搭建,促進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經濟的發展與提升。2004年9月24-28日,上海世貿商城與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實質性合作的第一步拉開序幕。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主辦的“2004中國紡織服裝產業集群貿易與發展會議暨跨國采購大會”在上海世貿商城隆重舉行。本次跨國采購大會是中國以紡織服裝出口為導向的行業年會。在全球紡織品配額取消的前夕,越來越多的中國紡織企業關注國際商機帶來的新的發展機遇。業內人士都希望能夠找尋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案,從而縮短貿易鏈條,建立長期穩定的跨國貿易關系,使國內優質紡織品占領國際市場的商機得以充分挖掘。此次跨采大會的舉辦,可謂應時順勢,其聚集行業和商業有效資源的組織形式、專業化團隊的對接服務,改變了紡織服裝跨國采購貿易的傳統模式,創造了暢通的跨國采購渠道,引導和推動了國內服裝企業實現與國際采購鏈的對接。
2005年3月21日-23日,上海世貿商城舉辦“2005春季紡織服裝跨國采購交易會(女裝)”。中國的女裝制造業是中國紡織品出口的重要支柱之一,上海世貿商城將2005年中國“紡織服裝跨國采購交易會”鎖定女裝,以產業結構的專業化細分確定展會主題,專門為中國女裝供應商搭建尋求國際合作的商務平臺。其展會細分化戰略,不僅開了行業之先河,還以第一個吃螃蟹的膽識幫助參展的女裝企業搶占市場先機。上海世貿商城希望以此建立專業化、品類化的國際紡織服裝跨國采購交易會,通過紡織服裝不同品類的專業性貿易平臺的搭建,對中國紡織服裝業的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9月12日-14日,由上海世貿商城主辦的“2005秋季服裝跨國采購交易會”,在美國達拉斯市場管理中心(DMC)的協辦下隆重舉行。此次跨采交易會的舉辦正值中國紡織業遭到歐美“特保設限”,中國的紡織品出口進入了由“被動配額”向“主動配額”轉變的過渡時期。雖然對于中國的紡織服裝企業及國外的采購商來說,形式的轉變帶來了出口競爭的加劇及采購成本的提高,但立足于紡織貿易全球一體化的必然趨勢,協助“中國服裝制造”占領國際市場的長遠戰略,“2005秋季服裝跨國采購交易會”制定了厚積薄發的辦展策略,以跨國采購管理資源的深厚積淀,為更多的中國紡織服裝企業躋身國際市場創造更有利的商業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