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品牌折扣店商機無限
- 對于服裝企業而言選擇適當的通路是企業發展的關鍵,品牌折扣店這種在國外很紅火的通路模式在中國登陸不久,它是否能夠適應中國品牌的需求,成為一個好的銷售通路?這是很多童裝企業很關注的問題。
很多中國消費者可能認為折扣店是個不得不為之的小本買賣,但事實上,作為一種新型商業模式,在歐美國家的大型零售商中,折扣商店已與百貨、超市、大型專業商店四分天下,尤其在經濟下滑、失業率攀升的情況下,折扣店更顯出其低價運營、高速周轉的獨特優勢---近年來的美國商業企業排行榜前5位中有3家的主要業態是折扣商店;沃爾瑪集團來自折扣店的收入竟占其年銷售額的50%。
國外的品牌折扣店其實就是"廠家直銷店",它有三個前提:必須是一線名牌;雖然是過季、斷碼產品,但貨源足、更新快;價"低"得要有足夠吸引力。現在崇尚品牌,但又注重性價比的消費者很多。品牌折扣店讓消費者體驗的是"大品牌、小價格"的購物驚喜。
國外折扣店通常都開在郊區,而國內的品牌折扣業態大部分都在市中心商業區。這也是無奈之舉,品牌折扣銷售的目標人群是高端消費人群和白領一族。而國內的品牌折扣市場尚未培育成熟,消費者不可能跑到郊外去,商家只能'送店上門',可店面成本增加,導致價格下不來,反而進入惡性循環。
但主營國內品牌的品牌折扣店由于是低成本運營,店面的租金比起大商場往往要便宜八成左右,而生意的利潤比起其他正規商場要好得多。首先是經營成本低,包括商場地價低;設施簡潔、投入少、銷售方式簡單、無中間環節。其次是商品本身,商品都是名牌過季、下架、斷碼或尾貨產品。這些商品,都是由品牌生產商、高檔專賣店或大型商場下架后轉到品牌折扣店。價格一般比普通商場要低50%。而折扣店老板從供貨商拿過季服裝時,往往是一折的價格。可以算這樣一筆賬:以100元的正價貨品為例,服裝公司在清理庫存時,一般以一折的價格批給庫存代理。按照折扣店一般以低于五折消化庫存的規律來看,10元的進貨價最高可以賣到50元,再減去銷售成本,那么,折扣店老板至少賺30元。
當這個生意成為一種商機,競爭就激烈了。折扣店的服裝一般有三個進貨通道:首先是尾貨,做貼牌生產的廠家一般在接受訂單時,總會多余生產一定量的服裝,這時候多余的服裝就叫尾貨;另外,是服裝廠商或者供應商的庫存;再者就是斷貨斷碼服裝。
如何拿到這些貨物成為了業內人士的"商機"。做國內服裝品牌折扣店的負責人一般都是"有關系的"。能夠拿到貨,拿到好貨,那么賺錢就是時間的問題了。目前拿貨一般有兩種方式,做國內品牌的能夠從廠家或者供應商那里直接拿到貨物;而經營國外品牌的一般得增加一道手續,通過國外經紀人拿貨。
矛盾是指與品牌擁有者供應商之間的矛盾。
一般折扣店店主得到的僅僅是直接為其提供產品的供應商授權,而非品牌擁有者的授權。目前部分折扣店經營主已經遭遇過了這樣的糾紛。折扣店要發展,首先要解決渠道問題。
品牌折扣店肯定是有發展前景,但目前市場條件還不太具備。大量外資企業并沒有形成在國內的直銷氛圍,消費者也沒有養成去折扣店"淘"名牌的習慣。隨著國內零售業的全面對外開放,國外大量品牌將蜂擁而至,國內品牌經營商可以嘗試整體引進成熟的經營品牌折扣的公司,或與其合作,利用其規范管理、充足貨源來培育國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