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紡織品貿易走向明朗與穩定
艱難而又漫長的中美紡織服裝貿易談判終于有了答案,商務部部長薄熙來同美國貿易代表波特曼在《關于紡織品和服裝貿易的諒解備忘錄》上簽字,意味著中美紡織品貿易近半年來的不安與混亂終于劃上了句號。對于備忘錄中所達成的協議,業界反響如何?
利于營造正常貿易環境 對于中美兩國終于達成協議,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新聞發言人孫淮濱表示,中美紡織品談判歷時近半年7個回合,結果來之不易。盡管數量限制不符合世貿組織全球貿易一體化原則,是美國強加給中方的,但從出口角度來說,中美雙邊的安排顯然比美國單邊的設限好得多,這對穩定雙邊紡織品貿易環境將起到積極作用,協議出口增速也比此前美國要求的速度高一些。對中國出口企業來說,協議約定了2006年到2008年的出口增速,至少在今后三年內,中國對美國紡織品出口形勢的可預見性增強了,穩定性也增強了。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這個協議仍然有數量限制。
孫淮濱認為,雖然中美已經達成相關協議,但是應當看到,協議簽署后還有一個過渡期,期間如何協調以及出口數量如何分配等才是行業更為關注的問題,只有將這些具體問題解決后,協議優勢才能轉化為出口優勢。他希望政府要更多考慮紡織產業的利益,汲取中歐協議后搶關出口的教訓。
在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徐迎新看來,雙方達成的協定是不錯的,從基數看,協議產品2006年基數基本上是2005年有關產品美國從中國的實際進口量,這個基數是公正合理的,因為取消配額后有些原先設限的產品出口數量得到釋放,這是正常的;增長率上,美方有所讓步,2008年最高增長率為17%;時限上,按有關條例規定,特保只能用到2007年底,但現在增加了一年,這是中國的讓步。最關鍵的是,現在企業心里有了底,對維護正常貿易秩序非常有利。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近日也發表了聲明,提出:備忘錄的簽署,將有利于中美紡織品貿易環境的明朗和穩定,符合中美雙方的利益,將大大增強中國企業和美國進口商接單和下單的信心和決心。從協議的具體內容不難看出,中國政府最大限度地保障和維護了我國紡織服裝出口企業的利益,歷時近半年經過7輪磋商談判達成的協議,充分體現了中國政府積極與美國政府磋商、解決貿易摩擦的誠意。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呼吁,中國企業要以此為契機,努力優化產業結構、提高國際競爭力,加強行業自律,實現對美紡織品服裝出口的有序增長。
企業認真研究從容應對 在較長一段時間內,由于中美紡織品貿易摩擦不斷,一直未能達成協議,造成外商不敢下單,企業不敢接單,雙方都蒙受了較大損失。協議公布后,記者即刻致電相關出口企業。北京京工服裝進出口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接到電話時說,公司正開會商議今后對美出口計劃,備忘錄令公司歡欣鼓舞,“現在能夠接單了,我們正準備一場大干”,他興奮地告訴記者。順美服裝股份海外貿易事業部經理蔣毅則顯得很平靜,他說:在實施數量管理的11個類別的服裝產品到底包括哪些現在還不太了解,備忘錄是一攬子計劃,公司出口美國的主打產品是西服(包括單上衣、西褲),不在設限范圍內。但近日美國企業協會提出對純毛男套裝設限,目前還不知結果如何。華紡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梁振聲也表示,協議中規定的增長幅度較大,但效果如何還要再看看。
其實,大多國內紡織出口企業很早之前就以采取了一些措施,以求規避風險。但對于中美最終達成協議,他們還是持普遍歡迎的態度。山東帛方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畢孝圣說,他們企業原來對美國的出口量還是較大的,但由于近期形勢的變化,他們改變了出口策略,加大開拓國內外其他市場,目前企業產品出口30多個國家和地區,而其中對美國的年出口量只有50萬美元左右,從而無論貿易形勢如何變化,企業都能從容應對。“但這樣做也有不利方面,就是出口地區太分散,量就不容易做上去了。近一段時間,我們將認真研究中美協議及過渡期有關政策,爭取把對美國出口的量再提升一下。”畢孝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