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就中國縫機業“明日之星”
- 縫制設備的明天迎來的將是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淘汰在所難免,雖然會有一些企業在競爭中被淘汰,但也會有許多“明日之星”涌現出來。
我國的世界制造中心地位已經確立,量產的產品在我國生產雖具優勢,但是高品質和少量多樣的產品,還遠遠不及中國臺灣省的品牌以及一些洋品牌。傳統設備已向高科技靠攏成為市場的熱點,高品質、多功能的產品將是主要競爭點,所以企業要把整合研發資源、降低成本作為重點,以面對未來激烈的競爭。
縫制設備制造業在面對國內外環境變化、市場的激烈競爭中應積極朝高性能、高精度、高速化、復合化發展,并持續研發新機種。要不斷加強機械性能,加強控制系統功能、精密度的提升。研發的面還要擴展到精密零組件、控制系統方面,這些都將是我國縫制設備產業研發時要面臨的新問題,雖然目前已有突破性的績效,但是比起國外企業還有相當距離。就以綜合加工機為例,電子花樣車、電腦控制全自動設備、全自動特種設備國產企業的研發生產能力仍有很大差距。國內外服裝產業都在加緊產業升級,對高附加值設備需求與日俱增,這就會使縫制設備失去量產優勢,在這種情況下勞動力資源優勢也就大打折扣。
雖然國內一些企業在相關精密配件的應用及技術研發上已經有一定的成績,但是在高性能、高精度數值控制技術的把握上仍顯得能力不足,主要還是簡單的模仿,很少能體現出自主研發能力。在全球產業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未來縫制設備制造業的發展,企業應積極提出針對性的研發對策,提升自主研發能力。惟有這樣才能提高企業對市場的應變能力和企業競爭力,在不斷的創新研發中尋求未來發展契機。研發能力的提升,必會有助于縫制設備產業發展,促使我國縫制設備制造業再創高峰。
當前國產機的價位只有國外設備的三分之一左右,除產品質量及精度有一定的差距外,品牌形象也是國產品牌的弱項。事實上,國內完整的供應鏈體系及極具彈性的制造優勢,是其他各國無法比擬的,所以發揮優點來彌補不足的部分,仍具有強勁的市場競爭優勢。
由于我國縫制設備企業九成左右都是在近10年的時間里發展起來的,對自主研發的認識和能力都不足,投入的研究資金也偏低。因此,國內企業除加強自行研發能力外,另一方面也應引進國外現有技術,在精度上再提升,利用國內成熟的供應鏈優勢,加上推動具競爭力產品的整體配套銷售方式,進一步擴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