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賣產品向賣服務轉變
2005年,“營銷”、“服務”成為縫紉機行業的熱門詞匯。中國縫紉機行業的銷售模式正在從“賣產品”向“賣服務”轉化的巨大變革已為業界公認。早在2004年末,行業內一些知名生產企業就先后在各自的經銷商年會上提出了2005年的全新營銷戰略。“大服務”、“技術營銷”、“親情營銷”、“打造服務品牌”等“營銷策略”在這一年里得到了全面展現,并不斷地向更深層次發展。
可以看到的是,無論哪一家企業的營銷戰略,都是越來越注重客戶的感受、注重服務的完善、注意為客戶提供更大的附加值。生產企業越來越積極地聽從經銷商及服裝企業的建議,從而使產品從研發、生產、銷售、使用都體現了服裝企業的建設和意見。這不僅為企業的發展,也為整個縫制設備業的發展帶來新的轉變,為產業的升級與發展,注入了新鮮的活力。
飛躍集團董事長邱繼寶多次表示,以前只想到如何把產品賣出去,現在想的則是如何打響“中國制造”。而這正基于對營銷及服務的更深理解。
通宇的“親情營銷”、“技術營銷”、“服務營銷”及“市場萬里行”等活動,與經銷商、服裝企業近距離地接觸,傾聽他們的心聲、大打服務牌。他們強調在如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試圖通過單打獨斗來獲得生存和發展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只有為渠道伙伴提供更完善的服務,與他們榮辱與共、肝膽相照才具有競爭力。
福誠公司的“服務無所不在”、“服裝設備專家”、“保姆式服務”也都是全新服務理念的充分體現。宏運公司的“119快捷服務體系”不僅將服務這桿大旗打出,更是人性化地將“服務的即時性”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們的服務理念及成效在整個行業中都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經銷商意識到代理商也需要品牌,只有苦練內功、提高服務水平才會最終獲得客戶的認可。他們也在不斷地拓寬經營思路、大打服務牌,有的則邀請服裝企業到縫紉機制造廠商參觀、進行技術培訓;有的請來國外的專家進行指導;有的與制造商一起舉辦服裝企業高峰論壇……加大與服裝企業的接觸與溝通,在共同探討中國服裝產業發展大計的同時,也在為自己進行品牌宣傳。
這些都在說明,進入服務時代的縫紉機行業正在對“服務”進行著更深層次的探索與嘗試。未來的競爭將會擺脫目前單一的品質競爭和價格戰的模式,人性化、針對性、專業化的服務是未來競爭的重心所在。競爭的勝利者將是那些對服務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投入巨大資源、將服務落實到每一個細節、建立“服務核心競爭力”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