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紡織品頻設限東盟新興市場好開拓
- 美國紡織品協議執行委員會(CITA)宣布,基于中美于11月8日簽署的紡織品諒解備忘錄有關精神,結束所有目前正在調查的對華紡織品設限案件,共計24起。CITA同時向美國海關發出指令,要求其在11月28日至12月2日之間對11月8日前到達美國的卡關貨物(不包括襪子)放行;對其他卡關貨物,將根據美國海關的有關規定,在設限到期后逐批放行。
中國進出口問題專家張漢林博士稱,美國結束對華紡織品設限案件調查,并不意味著中國紡織品進入美國市場已清除了障礙。面對中國進軍美國以及歐洲等紡織品市場依舊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加快開拓東盟新興市場對于深圳紡織服裝企業提高國際市場的應變能力具有積極意義。
深新紡織是深圳紡織品出口大戶,該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王惠君說,借道東盟等新興市場正在成為深圳紡織品擴大出口的重要渠道。截至今年8月底,中國在柬埔寨、越南、老撾、泰國等東盟國家投資的各類企業已超過1000家,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紡織品企業。
專家指出,據中國和東盟達成的協議,東盟啟動針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降稅計劃后,我國與這些國家紡織品稅率將會顯著降低。泰國紡織品平均稅率為21.5%,2007年1月1日起降至10.6%,2009年1月1日起降至4.7%,2010年降為零;馬來西亞紡織品平均稅率為16.8%,2007年降至9.2%,2009年降至3.9%,2010年取消紡織品關稅;越南紡織品具體降稅步驟為,2006年降為27.2%,2013年降為5.8%,2015年取消關稅。
專家指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構建,使我國紡織行業面臨重大發展機遇。越南、緬甸等東盟新成員國也紛紛把紡織業作為鼓勵投資的領域,深圳紡織服裝企業到東盟國家開展紡織品加工,可以規避貿易摩擦、降低貿易風險,也可以幫助輸入國解決就業、稅收等問題,提升其紡織產業結構。
東盟正在成為深圳企業淘金的新市場。今年上半年,深圳市與東盟的貿易額達到81.2億美元,同比增長15.8%。東盟已成為深圳第四大出口市場和第一大進口市場。在這些統計數字中,紡織服裝產品一直是深圳對東盟貿易的重要內容,利用東盟對中國降低關稅政策,通過擴大對東盟市場的出口、投資保持出口增長是深圳紡織服裝企業面臨的新課題。
專家提醒:
企業到東盟投資時,要注意以下問題:要了解對象國的投資環境、體制、政策、資源條件、產業基礎,同時一定要有好的項目,要有市場化、配套條件、電力、交通、勞動力、管理資源、員工素質、外匯等條件。專家建議,深圳紡織企業在與東盟國家開展投資合作中應注意深入進行市場考察,避免盲目投資。據了解,深圳紡織行業協會正在積極開展對東盟市場的調研,期望通過結盟、組團和產業鏈“走出去”等方式,增強深圳紡織服裝出口的抗風險能力,實現相關產品出口的持續穩定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