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暖內衣價格創新低
- 已進入 12月份,也到了保暖內衣的沖刺階段。市場上,保暖內衣已經不僅是降聲一片,而是商家把價格打到了歷年的最低點,基本上花幾十元就可以買到過去一二百元一套的產品。雖然商家都聲明不愿打價格戰,但在各種“卡”的宣傳手段失去作用后,看來還是降價對于維持市場份額最為有利。
最低降至五十多元
今年保暖內衣廠商并沒有像業界在秋季時預測的那樣進行理性競爭,而是依然靠降價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
在本市各大商場,幾乎都有保暖內衣打折銷售的專柜。保暖內衣的品牌雖然有一、兩個新面孔出現,但主流商品基本保持了去年的一些品牌,如北極絨、南極人、纖絲鳥、暖倍兒、帕蘭朵、中科暖卡、熱暖、暖戀等。同時,去年的一部分老面孔已經消失。
各保暖內衣品牌價格戰打得十分慘烈,無論是去年的款式,還是今年的新款產品,全部掛上了打折的標志,折扣率從 1折到 8折。幾乎每個品牌都有 99元一套的產品,銷售人員表示,這些產品過去的售價基本都不會低于二三百元。
在一家大商場內,有幾個品牌的保暖內衣的近二十種款式全部以 99元一件銷售,而且贈送價值 58元的拉毛保暖褲,這種價格已經是歷年最低。據一位銷售人員介紹,如今的保暖內衣超過一百元都不再吸引消費者,打折到幾十元的賣得最好,所以很多品牌都推出了 99、 79、 69甚至 59元的產品。而買一套保暖內衣贈送其他產品更是商家樂于使用的手段。
警惕彩棉概念炒作
除了傳統的價格戰,在各種“暖卡、熱卡、絲絨”的概念不能再成為吸引消費者的宣傳手段后,商家開始轉換方式,今年集體打起了“彩棉”的主意。針對市場上彩棉內衣概念混亂的現象,國家質檢總局不久前也發布警示消息,指出目前市場上不少顏色鮮艷的彩棉內衣概念模糊、偷梁換柱等現象比較嚴重。
質檢總局網站指出,有關機構通過調查大型超市和商場發現,國內 20多個內衣品牌都推出了今年主打的彩棉系列,價格平均在 200元至 400元之間,雖然價格不菲,但這些標注“天然環保”的彩棉內衣還是深受那些愛美而又追求健康環保人士的喜愛。
專家介紹,現在不少彩棉內衣的彩棉含量其實很低。根據國家有關部門即將推出的《彩棉內衣及彩棉制品》標準規定,采用 90%的天然彩棉加 10%的其他不染色原料制成的產品,才能稱為純彩棉織品。天然彩棉內衣使用優質彩色棉花為原料,色彩自然形成,不需染色,從棉花種植到制成成衣的全過程實行無公害工藝。目前,天然彩棉的顏色只有棕色和綠色兩種,現在正在開發的黑、紅、藍 3種顏色尚處在實驗室階段,沒有投入生產。
面對“彩棉”內衣市場混亂現象,專家提醒消費者,天然彩棉的品種很單一,選購彩棉內衣時不僅要看準顏色,而且要特別注意產品所標示的彩棉含量。
廠商不愿再打價格戰
保暖內衣行業曾經是一個高利潤的行業,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現在這個行業已經進入了微利時代,過去靠幾百萬投資就能賺個盆滿缽溢的日子已經不會重演了。因此,廠商也會慎重地操作,不再靠價格戰贏得市場。但是,在年終的沖刺階段,各廠家還是按捺不住,集體陷入了價格競爭的惡性循環。
據國內一家保暖內衣品牌負責人說,去年的價格戰最終導致了整個行業的價格大戰,究其原因是各家產品和品牌的同質化。對于品牌來說,價格戰是一種自傷行為。但是,對于保暖內衣廠商來說,如果不抓住 11、 12月份這個黃金銷售期,就幾乎保不住市場份額,現在也只有靠降價才能吸引消費者。
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國內保暖內衣大幅降價似乎并沒有給行業帶來預期的銷售高峰,總體銷量并未增加。去年國內保暖內衣總產量約 3000多萬套,而銷量卻不到 3000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