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機展:混戰歷練“品牌”
- 11月1日,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第四屆第七次常務理事會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就當前國內外紡機企業反映強烈的中國紡機展覽市場混亂狀況加劇做出決議稱:目前國內紡織機械行業各類展會內容重復、時間重疊、過多過濫的現象引起全國紡織機械生產制造企業的憂慮。為了維護紡機展健康有序的發展和企業的切身利益,協會將組織會員單位集中更有效的人力和資源,全力辦好在北京舉辦的第十屆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不支持、不組織、不參加2006年新增加的其他紡機展。
時隔一天的11月2日,歐洲紡織機械制造商委員會(CEMATEX)、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CTMA)、日本紡織機械協會(JTMA)的聯合聲明也表明,為維護世界紡織機械制造企業及其客戶的共同利益,歐洲紡織機械制造商委員會、日本紡織機械協會特別強調,將全力支持2006年、2007年歐洲和亞洲的重要紡機展,如2006年在北京舉辦的第十屆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CITME2006);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日本紡織機械協會將全力支持2007年在德國慕尼黑舉辦的(ITMA2007)。
紡機展怎么了?
有業內人士的不完全統計顯示,目前,全國每年在各城市舉辦的紡機展約有15-16個,其中浙江省有7個之多,占到一半以上。浙江遠大國際會展有限公司的岑俊電話接受了記者的采訪,他介紹說,1994年舉辦第一屆“浙江國際紡織機械展暨國際服裝機械展覽會(下稱浙江紡機展)”時,有500多個展位,是浙江省規模最大的紡機展會。到今年舉辦第十三屆時,只有200個展位,展出面積縮水60%。因為同題展會相繼舉辦,每一屆浙江紡機展的面積都在減少。為了保證浙江紡機展能繼續舉辦,該組委會決定,自明年起,浙江紡機展將改為每兩年舉辦一屆。
據岑俊介紹,近幾年,浙江省內迅速出現了7個同類展會,競爭導致浙江省舉辦的紡機展規模普遍過小。雖然浙江省對紡織機械類展會有市場需求,但北京、上海、廣州等都有規模較大的品牌紡機展會,是紡織企業每年必須參加的展會。浙江紡機展雖然開在家門口,但缺少浙江省外企業商的交流。
岑俊指出,浙江紡機展受冷落還有不容忽視的一點,就是在浙江的外資企業占到很大的比例,這部分企業在國際市場都有特定的客商,有自己的銷售渠道,定期舉辦新產品發布會,且售后服務比較好,因此對展會特別挑剔。浙江的展會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也就注定了這部分參展商的流失。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我國紡織機械制造水平的提高,我國的紡機設備也在漸漸地走出國門,產品覆蓋了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企業為進一步宣傳自己的產品和擴大出口潛能,也參加國外舉辦的一些著名紡機展。
紡機展要發展品牌展會
1988年,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和中國貿促會主辦的第一屆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下稱“紡機展”)在北京舉行。這是我國境內舉辦的第一個紡機專業展覽會。19個國家和地區的582家企業參展,展出產品510臺(套)。當時,由于我國的紡織機械制造水平不高,第一次以中國館的形式參展的企業只有60家。但這卻是一個歷史的突破,從此以后,中國的許多紡機企業再也沒錯過任何一次與國外紡機企業同臺競技與交流的機會。該紡機展于2002年正式成為國際展覽業協會(UFI)認證。
日前,中國貿促會紡織行業分會副會長富榮沛接受采訪時表示,集專業性、國際性、貿易性為一體的“紡機展”是溝通全球紡織機械制造商和紡織行業用戶,促進行業發展的重要平臺。展會要充分反映全球紡織機械制造商和行業用戶的利益,符合行業發展的規律。目前國內紡機展的數量過多,展會質量參差不齊,給參展企業和專業貿易觀眾造成了巨大的負擔。所以,舉辦展會要樹立科學發展觀,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充分保證行業利益的前提下,以專業化、國際化為目標提升展會的服務水平和內涵。為此,合理配置市場資源,整合目前過多過濫的展覽會,是整個展覽會市場發展的必由之路。
富榮沛還介紹說,將于2006年10月在北京舉辦的第十屆紡機展,國內紡機生產廠商預定面積已超過3萬平方米,屆時,德國展團的展出規模將超過上屆;瑞士組展機構也表示,明年瑞士展團的展出面積要比上屆擴大一倍;日本國家展團的主辦單位為慶祝CITME舉辦十屆,2006年要將日本館的面積擴大到一個整館;印度紡機展覽協會表示要組織大規模的印度展團參展,展出凈面積至少為5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