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用彩繭織出霓裳羽衣
- 本報訊深綠和淡紅的晚禮服在展臺上散發著華貴典雅的光澤,小巧精制的嫩黃色吊帶衫配上手工編制的短裙顯得清新而別致,柔軟抗菌的淺黃色睡袍斜斜地披在模特兒身上……當蘇州大學研發的天然彩絲被加工成一件件精美高級的服裝出現在日前商務部舉行的新產品成果評選會上時,所有評委為之眼睛一亮,觀眾甚至站起來爭相看這些獨特的霓裳。最終,這項成果奪得“新產品成果金獎”,并在最近結束的大學生“挑戰杯”上摘得一等獎。
天然彩色織物可以避免織物加工處理中各種化學殘留物對人體的危害。由于織物不需染色,可避免印染造成的水污染,是紡織領域的一場“綠色革命”。據介紹,國際上已研究發現的家蠶自然有色繭絲基因近20余個,各種繭色基因單獨存在或相互組合可形成黃色、綠色、紅色、肉色等色彩十分豐富而艷麗的繭色。蘇大生命科學院蠶桑研究所幾代專家利用保存和收集的全世界的天然彩色繭基因,選育出多個產量超過白繭品種平均水平、繭色比較穩定的天然彩色繭家蠶品種,并取得突破性進展,育成了家蠶天然彩色繭實用品種并大規模生產,攻克了天然彩絲生產的第一個難關。
此外,蘇大師生還從家蠶天然彩絲的色素特性入手,開發減少蠶絲加工和整理過程中色素流失、提高色牢度的方法;針對加工環節中出現的問題,生產出符合內衣要求的天然彩色絲綢面料和服裝,解決了繭絲及織物色澤不均,色彩不牢的難題,加工技術水平和產品的技術指標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其間,還研究開發出快速鑒別天然彩色和化學染色絲綢的方法與試劑盒,成果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
彩繭蠶絲生產加工技術難題的攻克能產生很大的連帶效應,促進農業、紡織業、服裝業發展,擴大我國絲產品出口,提升繭絲綢行業的國際地位,商業前景誘人。此前,國際上日本生產的天然彩色繭絲年產量不到30萬噸,每噸價格最高可達90萬美元,是白色蠶絲的30倍。蘇大技術生產的天然黃色繭絲數量快速增加,在保證高利潤的同時降低了價格,去年每噸達5萬美元。由于彩絲的生產成本與白絲相近,考慮大量生產后彩絲的價格降低,據預測,其利潤比白色繭、絲綢高5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