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款式落后制約銷售 在俄華商遭遇兩強夾擊
- 據俄羅斯華人媒體報道,長期以來,俄羅斯人的印象就是,在簡陋嘈雜的大賣場中,銷售的是便宜的中國貨,而在裝飾華美的專賣店中,銷售的是質量一流的歐洲產品。應該說,在俄羅斯,由于涇渭分明的產品定位,中國和西歐國家的產品一直相安無事地瓜分和擴張著各自的顧客群。據俄羅斯紡織協會統計,俄服裝市場每年總容量約為230億—250億美元,且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長,其中大眾服裝約占市場份額的65%,即160億美元左右。
2005年冬天,莫斯科批發市場上的華商在日漸艱難的銷售情況下,開始感受到了來自其他國家服裝業的挑戰,其中,土耳其、印度、波蘭甚至俄羅斯本土的服裝都已經成為中國服裝的對手。缺少研發力量、款式落后成了制約在俄中國服裝銷售的瓶頸。一個在莫斯科批發市場經營服裝批發生意的俄羅斯人告訴他的中國朋友:“以前,你的貨要是款式不好,便宜點也能賣掉,現在不行了,款式稍有落后,人家就不買,多便宜都不要。”他說:“我的一些朋友現在每個月就到土耳其去一次,看新貨,有的隨身就能帶很多新款回來,很受歡迎。
土耳其的很多廠家專門接小批量的定單,做得快,運輸到俄羅斯也方便,再說現在土耳其貨也比以前便宜多了。”如果說,在俄羅斯的服裝市場,土耳其服裝是中國服裝的勁敵,那么,俄羅斯本土低端服裝產品近年也已經開始蠶食中國服裝的份額,成為另外的對手。市場人士估計,目前俄本土品牌服裝約占俄消費市場3%—4%的份額,雖然份額不大,但增長速度驚人,2000年以來,俄產服裝銷售額每年都以1.5到2倍的勢頭遞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