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除關稅并不能帶紡織業走上康莊大道
財政部日前宣布,從2006年1月1日起,中國將停止征收紡織品的出口關稅。市場人士認為,該消息對紡織板塊構成實質性利好,該板塊可能迎來極有操作價值的短線反彈機會!目前,紡織股的絕對價位普遍回落至3元附近。據統計,目前60多家紡織股上市公司每股平均凈資產2元多,紡織股的低市凈率很有吸引力。但我們認為,停止征收出口關稅并不能給紡織業帶來光明前景。
利好已得到消化或攤薄征收關稅后,根據出口種類與數量的不同,外貿企業增加了幾十萬元到幾百萬元的稅收負擔。因為在征收關稅后,出口企業也相繼采取了提高售價、將費用轉移到工廠等措施來降低成本壓力,所以征收關稅之舉對出口企業的影響力度有限。因此,出口關稅明年取消之后,帶給企業的利好也相對有限。征收關稅本來就是為了緩解歐美與中國進行紡織品談判的緊張氣氛,目前各方已達成明確的紡織品協議,在這種情況下,向紡織企業征收關稅已無必要。而紡織業內獲悉,他們對此消息“早有預期”。同時,6月已經取消部分企業出口關稅,2006年1月1日的新政對魯泰A等完全沒影響。因此,取消關稅沒有帶來短線炒作的契機。
招標再次抬高紡織業的成本2006年輸美紡織品許可數量第一次公開招標的初步中標結果在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網上公布,各類別初步中標的最低價格揭曉。據悉,全國28296家具備資格的紡織企業進行了明年21類輸美紡織品配額的競標,為自己爭取更大的出口份額。有近3萬家企業參與,競爭的白熱化使初步中標結果最低價格明顯偏高,個別種類的商品標價高于最低限價15倍。分析人士認為,初步中標結果最低價格明顯偏高,這將給紡織出口企業帶來較大的成本壓力。
盡管輸美紡織品配額價格提高,但大企業一般通過業績分配環節拿到相當部分配額,受影響的主要是中小企業。那些主導產品附加值低的小企業買不起配額,難以出口,這在某種程度上將加劇行業洗牌,對處于規模和價格高端的上市公司也許構成利好。對紡織業來說,最大的影響還是來自人民幣的緩慢升值。
人民幣升值是隱藏的重磅炸彈繼美國高官蜂擁到中國來以后,尤其是布什來訪以后,中美雙方應該有了某種默契。美國布什政府11月28日發表貨幣報告指出,中國沒有操縱人民幣匯率以換取貿易優勢。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近日表示,由于貿易順差的上升和熱錢流入的減少,人民幣升值步伐將加速,預計到2007年前,人民幣升值幅度將被控制在10%以下。人行副行長吳曉靈也表示,未來人民幣進一步升值是大趨勢。
如果人民幣升值幅度達到10%以上,則表面上看,中國紡織品的出口增長將被壓制住,但真正可能出現的情況則是另外一個局面:企業為了生存,不惜進一步壓低價格以爭取訂單。而為了確保有利可圖,企業就必須壓縮成本,從而進一步壓低包括員工工資福利在內的各種開支。如果真到了那一天,對中國紡織產業發展以及產業工人利益所帶來的損害將是非常巨大的,也許還會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
在三座大山壓力下尋找抗性公司由于紡織服裝出口業利潤微薄,不少業內人士擔心配額價格的提高將增加企業成本。但紡織服裝類上市公司如魯泰A、黑牡丹等大多在行業中地位較高,產品附加值高,因此配額對其影響不大。而且,這些公司對美出口占其出口產品比重和占總收入比重均不高,因此該消息對紡織服裝類上市公司影響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