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不是羽絨服業的災難
- “禽流感”讓很多人對羽絨服的安全心存疑慮,這也使得不少人認為,“禽流感”將給我國羽絨制品業帶來災難性打擊。在“羽博會”開幕式后舉行的“高峰論壇”上,中國羽絨工業協會常務理事長、秘書長姚小蔓女士卻認為,穿羽絨服、蓋羽絨被不存在安全問題,“禽流感”確實會對我國的羽絨服行業帶來一些影響,但不會是災難性的。
“禽流感”對羽絨服業影響不大
由于我國部分地區曾出現了“禽流感”,很多人擔心穿羽絨服不安全。對此,姚小蔓表示,禽流感病毒在100℃高溫下2分鐘即可殺滅,而我國羽絨制品的一道工序是在120℃高溫下蒸煮30分鐘,由此可見,正規廠家經過正規程序生產的羽絨制品顯然不存在安全問題。
雖然安全沒有問題,但一方面消費者的擔心將會影響市場銷售,另一方面部分地方撲殺鴨、鵝等家禽也會影響原料供應,“禽流感”是否仍會對我國羽絨服業帶來致命打擊呢?姚小蔓認為,影響確實會有,但不會很大。隨著人們逐漸意識到羽絨服不存在安全問題,羽絨服銷售肯定不會受到大的影響,不過,對鴨、鵝等家禽的撲殺將會使鴨絨、鵝絨等原料的供應量減少,使原料價格上漲。據姚介紹,由于去年也發生了“禽流感”,從去年起,原料的價格就一路攀升,到目前已經漲了約30%。不過姚小蔓認為,盡管生產成本有所增加,但分攤到每件羽絨服上,影響不會很大。
羽絨服將比皮革更受歡迎
同時,姚小蔓直言,由于羽絨制品是天然的保暖品,存在諸多優勢,因此其市場空間仍相當大。
據了解,近年來,羊絨、皮革等服裝的市場呈現出了大幅下滑的趨勢,而羽絨制品卻以年均20%的速度穩定增長。姚小蔓認為,羽絨有輕柔、蓬松、保暖等特性,而與羊絨、皮革相比,羽絨服有著物美價廉的優勢,且易于保養、顏色品種繁多。
同時,據了解,上世紀80年代初羽絨服在中國出現時,給人以臃腫的印象,因此被稱為“面包服”,但隨著近年來的快速發展,羽絨服已向休閑化、運動化、時裝化和個性化發展,羽絨服已成為時裝的一個種類,更加適合人們的需求,甚至成為了人們過冬的必需品。而隨著更多的科技理念融入到羽絨服中來,如現在的納米技術,羽絨服將會有更大的發展,市場空間仍相當大。
中國將成羽絨制品強國
據姚小蔓介紹,目前我國已是羽絨制品的生產、出口和消費大國。2004年,中國羽絨行業總產值280多億元人民幣,出口創匯16.3億美元,其中羽絨服出口額為7.78億美元。目前,中國羽絨及制品占據國際市場70%的貿易份額,其中羽絨服裝產量占80%,羽絨寢具產量占70%,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正是看到極為廣闊的市場空間,近年來,雅戈爾、杉杉、花花公子等國內外服裝生產廠家紛紛殺入羽絨服行業。
但姚小蔓認為,目前中國還稱不上羽絨制品強國。據了解,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中國羽絨制品還有較大差距,差距主要表現在名牌、名企、名人不足。相當多的企業至今還在貼牌加工,自主品牌的出口僅占10%,羽絨行業還沒有在世界上叫得響的名牌。
姚小蔓說,由于一方面國外原料不得不從中國進口,另一方面國外的勞動力成本要比國內高得多,因此目前國際羽絨制造業正呈現出向國內轉移的趨勢,中國的羽絨制造業有望進一步加強。姚小蔓說,希望有一天中國的羽絨制品品牌能走向世界,那時中國也將由羽絨制品大國變為羽絨制品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