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企的阿甘式走出去
- 曾經在拉美多次經歷生死考驗的浙江民營企業家阮小明表示,闖蕩國際市場心理素質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選擇好合作伙伴
本報記者 宗新建 發自杭州
12月初的浙江臺州有點冷,有時還下點小雨。參加完“臺州商人大會”后,盡管有點疲憊,阮小明還是匆忙踏上了飛往國外的飛機。“國外一個客戶搞慶典,邀請我參加,需要準時趕過去。”
阮小明是中國寶石控股集團(下稱“寶石集團”)董事長。這家企業是中國最大的特種工業縫紉機生產出口基地之一,產品遍布全球100個國家和地區。而12年前,這還只是一個創業資金只有2000元的無名小廠。
如今,很多像阮小明這樣的中國浙江民營企業家,在經歷創業階段后,正在將目光投向全球。
中國阿甘
12年前,阮小明27歲。那時,地球的那一端,《阿甘正傳》正在美國大大小小的影院火熱上映。而在中國,阮小明也像阿甘一樣,開始了創業和發展的長途跋涉,這一跑就是12年。
“奔跑的動力很簡單,到了盡頭,自然會有獎勵。”阮小明說。
1993年,阮小明和朋友借資2000元成立華立縫紉機廠,在舊機床、土機臺上造出了中國國內第一臺帶電機的繃縫機。彼時,國內縫紉機市場競爭激烈。咔嘰布褲子、解放鞋、借來的路費,帶著這些家當,他花一年時間獨闖大西北、北京等國內多個省市。
1994年的廣交會是阮小明人生中的轉折點,那時他拿到了第一筆訂單——來自巴西客商的50臺的繃縫機。因為這個業務,阮小明來到了巴西。
“巴西的寶石堪稱世界之最,要在巴西打開銷路,產品名稱必須符合當地人的喜好。”阮小明毫不諱言創立“寶石”品牌的初衷,并坦言這是當初到巴西開拓市場時的靈機一動。正是靠“寶石”這個牌子,寶石集團在巴西贏得了良好的銷路,初步站穩了腳跟。
在隨后的市場開拓中,阮小明把目光瞄向了拉美。“當時國內許多知名縫紉機企業的產品已遍布全國各地,寶石牌縫紉機無人問津。但拉美卻大多數是發展中國家,離美國近,且中國與拉美雙邊關系升溫,生意好做,縫紉機市場剛剛升溫。”
現在阮小明的寶石集團,已經牢牢鎖定了拉美市場。寶石集團在秘魯、巴西、厄瓜多爾、墨西哥設立了四家貿易公司,甚至在很多拉美國家,“寶石”縫紉機成了紡織企業的不二選擇。
浙江、拉美和全世界
阮小明只是闖蕩拉美市場的浙商大軍的一個代表。出手越來越闊綽的浙商正不斷促進浙江和拉美貿易的升溫。從2004年起,浙江已成為中國對拉美貿易最大的省份之一,該省去年在南美洲有投資的企業就超過20家,總投資額達3000多萬美元,同時,該省中小企業局最新統計顯示,2005年1~7月份,浙江全省境外創業民企在去年銷售額達120億美元的基礎上,銷售額同比又增長了20%。
浙江省外經貿廳副廳長金永輝在去年的《浙江境外投資創業現狀的調查》報告中指出,至2003年底,該省經審批的境外投資企業(機構)1382家(全國7470家),實際現有境外企業機構1298家(已撤銷84家),位居全國首位。
金永輝認為,由于經過審批的僅占其中一小部分,結合該省公安廳和僑辦提供的有關數據,課題組測算,浙江境外投資企業數實際約為1.5萬家,境外創業人員數約為7.8萬人,加上勞務輸出以及進行其他商業活動的人員,2003年底約有110萬浙江人(含華僑)在境外。
“浙江產業集群發達,制造業實力雄厚,但國內市場容量有限,目前省內企業大量產能的消化必須依賴國際市場。”王建華說。王建華是寧波一家總資產人民幣15億元左右的寧港合資針織企業的高層,該公司已在柬埔寨成立了生產公司,首批招聘的員工達到2000人,年底將達到1萬人左右。
和阮小明的企業一樣,浙江企業走出去的主力軍是民營企業。據統計,自2001年起,私企的境外投資在項目數上已經超過一半。2004年1~7月私營企業境外投資190個項目,占項目總數95%。
“東南沿海的勞動力成本很高,行業競爭基本上進入白熱化階段,這一點對于服裝企業出口很不利。”王建華的觀點是,大型紡織類民營企業進入國際市場,除收購國外的紡織企業,利用原有的資源、品牌和銷售網絡外,還可以在北美自由貿易區進行直接投資,避免貿易糾紛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