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吹熱保暖市場“概念面料”炒作依舊
- 隨著近期寒流襲來,氣溫驟降,精明的商家們紛紛“借寒取暖”大打促銷牌,麗水保暖內衣市場再度烽煙四起。然而,實施了一年多的《針織保暖內衣行業標準》,卻在今冬又一輪“群卡亂舞”的炒作大戰中敗下陣來——市場上符合新標準規定的保暖內衣寥寥可數,不少商家依然推陳出新地玩弄“概念面料”的噱頭,令消費者在選購商品時“霧里看花”。
昔日貴族“跌跌”不休
日前,記者在中山街的幾家商場看到,許多品牌保暖內衣已經早早地做好了迎戰旺季市場的準備,原價358元一套的保暖內衣,現價只要120元,不少普通款式的保暖內衣價格不足百元,許多促銷專柜還打出了“買一贈一”的廣告,一些促銷人員表示,這樣的價格“還可以再商量”。
去年在保暖內衣市場大行其道的“暖力卡”“熱力卡”等概念顯然已經不再流行,今年不少商家都打出了“萊卡”、“彩棉”、“遠紅外”等新鮮的招牌,尤其是彩棉保暖內衣,最初上市的價格普遍在四五百元,現在幾乎都打了“對折”,個別商家甚至把價格壓到了百元以內。
隨著連年的價格大戰,曾經的高利潤行業如今已經風光不再。
“折扣大、價格低、贈品多,是今年麗水保暖內衣市場的最大特點。許多品牌保暖內衣的價格,起碼比過去便宜了30%。”一位內衣銷售員如是說。
新標內衣難覓其蹤
“價格雖然跌了,但是質量可不能一起降,保暖內衣最大的功效就是保暖,商家有責任讓消費者了解保暖的各項功能指標。”一位在百貨大樓選購保暖內衣的女士表示,她早在去年就已經從報紙上得知國家發改委批準頒布了《針織保暖內衣行業標準》,可是一年多過去了,她并沒有發現保暖內衣的包裝標注上有明顯的變化。
根據新規定,保暖內衣的成品外包裝上均須標示保暖率、甲醛含量等指標,其中“保暖率”不得低于30%。然而記者從各大商場了解到,目前僅有“北極絨”等個別品牌在內衣外包裝上標明了30%的保暖率,并有“中國紡織協會”認證的標志,其他大多數的保暖內衣依然繼續著過去“群卡齊飛、概念模糊”的促銷手段。
據市質監局有關人士介紹,《針織保暖內衣行業標準》的出臺,是為了對目前魚龍混雜的保暖內衣市場進行一次“洗牌”,通過優勝劣汰規范市場秩序。然而,由于該標準是推薦性標準而非強制性標準,大多數商家對此熟視無睹、充耳不聞。一年多過去,并沒有取得明顯的效果。這個標準有利于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況且既然有了行業標準,有責任感的企業就應該遵循標準,或者按照高于該標準的企業標準進行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