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設備出口繼續上揚
- ** 出口連續四年高速增長
** 針織機械比重不斷加大
** 南亞三國占外銷市場第一
** 七省市超1000萬美元
據我國海關統計,2005年1-10月我國紡織機械進出口總額為36.24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7.18%。其中,紡織機械進口用匯為29.11億美元,與2004年同期相比下降24.53%,出口創匯為7.13億美元,同比上升37.53%。逆差21.98億美元。
連續四年高速增長
近幾年來,我國紡織設備企業不斷提高自己的競爭能力,隨著國際市場對紡織設備需求的旺盛,我國出口紡織機械近年呈快速增長態勢。尤其是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我國紡織產品出口迅猛發展,而受到我國紡織品競爭壓力的印度、巴基斯坦等亞洲國家為提高自己紡織品生產能力,不斷增加紡織設備的進口量,使得我國紡織機械企業出口創匯2001年以來每年平均34%以上的速度發展。而1997年到2001年這四年中紡織設備出口年均增幅僅18%。
近幾年紡織設備出口1-10月同期創匯趨勢見下圖。
我國紡織設備具有很強的競爭能力,主要表現在我國所具有的成本優勢。成本的優勢是多方面的,絕不僅僅是人們一般意義理解上的勞動力成本。我國的勞動力價格低、素質好。除此之外,我們擁有一套完整的紡織機械加工體系,任何國家都沒有我們完整,從原材料(金屬材料、非金屬材料)供應,到各種各樣的配套件、加工裝備等等在國內都能采購到。其次是整個行業的配套環境非常完整。比如,東部紡機行業發達的山東、浙江、江蘇三個省,某一個做主機的企業,其周邊方圓幾里到處可見為其加工零件、提供原材料甚至提供其他服務的企業,自然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配套體系。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完整的加工體系和配套體系,才使得我國紡機行業長期保持著成本的競爭優勢。
針織機械比重不斷加大
我國在紡織設備上與先進的國際水平還有差距,但在一些中檔產品、先進適用的產品方面,我們的企業通過引進技術、消化吸收以及自主攻關,已經有了很大的突破,有的甚至已經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比如棉紡成套設備,化纖滌短設備、長絲成套設備,而且在這其中有很多是我們自己的專有技術。除了以上幾類設備以外,我們另外還有一批設備已經具備了比較好的技術儲備,比如劍桿織機,如果再解決一些關鍵件問題,完全可以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今年1-10月,我國紡織設備和配件出口六大類產品中針織機械出口比重又有大幅增長。2001年我國針織機械占紡織機械出口創匯比重的14%,而到去年針織機械已占到22%,今年1-10月比重更增長到28%。
相應的我國紡紗機械比重在不斷下降,2001年紡紗機械出口占整個紡織設備出口創匯的29%,到去年下降到22%,今年1-10月更下降到17%。
針織機械:
2005年1-10月我國出口創匯2.00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6.23%。出口數量95307臺,同比下降13.33%。其中:
圓機出口1189臺,比上年同期增長53.82%;出口創匯1107萬美元,同比增長26.89%;平均每臺9310.46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7.5%。
平織機出口63851臺,比上年同期下降25.83%;出口創匯2033萬美元,同比下降10.95%;平均每臺318.42美元,同比增長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