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企赴歐盟緊急抗辯
- 中國皮革協會提醒:將有相當一部分鞋企失去歐洲市場,甚至可能退出制鞋行業
“時間真的太緊張了, 我們正在積極地準備。”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鞋分會秘書長王穎顯得十分著急,因為本周她將攜幾家中國鞋企赴歐盟參加聽證會,為中國鞋抗辯。
一切得從歐盟對我國鞋類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說起。今年6月30日和7月7日,歐盟委員會對我國勞保鞋和部分皮鞋實施反傾銷立案調查,其中勞保鞋涉案金額在5255萬美元;而皮鞋案金額更是高達7.3億美元,涉及我國1200余家制鞋企業和100多萬人的就業,成為近10年以來歐盟對華反傾銷史上金額最大的一宗。
聽證會前景尚不明朗
據了解,在11月底前,歐盟就完成了對我國13家皮鞋企業和4家勞保企業的反傾銷抽樣核查。本月12日,中國皮革協會發出的《關于近期歐盟對我國鞋類產品反傾銷情況的通報》(以下簡稱《通報》)預計,12月中下旬或明年1月上中旬,歐盟將做出關于中國企業市場經濟地位待遇的裁決;明年4月份之前,將做出反傾銷案的初裁。而在此之前,中國企業參加聽證會是一道必須的程序。
“最壞的打算就是征收鞋的反傾銷稅了。”王穎分析。她表示,商會將組織國內幾家大型鞋企,一同前往歐盟在聽證會上進行抗辯。“我們會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代表整個行業就反傾銷問題和行業無損害,一起進行抗辯。 ”
浙江賽納即是此行的鞋企之一,據溫州鞋革行業協會秘書長朱峰介紹,賽納公司已經準備好了相關的抗辯材料,并聘請了國際律師。作為專門生產勞動防護系列產品的大型企業,賽納年產勞保鞋350萬雙,歐盟是其主要銷售市場。其中歐盟對我國勞保鞋進行反傾銷調查,勞保鞋涉案金額在5255萬美元,賽納集團就占了大約一半,約有2000多萬美元”朱峰說。
“我們現在無法預計結果。”王穎的態度格外謹慎,而朱峰則相對樂觀,“中國鞋物美價廉,歐盟才是最大的受益者,對我國鞋業的反傾銷裁定也會給他們造成重大的損失。”
朱峰告訴記者,歐盟對鞋類的反傾銷調查中,皮鞋的重災區集中在廣東,勞保鞋這一塊則是溫州占了主要部分。“起碼對于勞保鞋的反傾銷調查,我們保持樂觀態度。”朱峰分析,制鞋企業大部分都是民營企業,選用的部分材料和款式都是由歐盟提供的,技術標準也是由歐盟制定的,“民營企業不可能將鞋低于成本價賣給歐盟。”
歐盟內部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意大利是抵制中國鞋類制品進入歐洲市場的最堅定支持者之一,該國鞋業制造聯合會的主席曾表示:在中國生產的一雙皮鞋的造價為2.4歐元,比去年還降低了10個百分點。這個價格我們甚至連原材料也賣不到。意大利進口的鞋子每雙價格平均在22.18歐元。他稱,對于中國鞋,歐盟需要采取對紡織品進口一樣的政治手段。而另一方面,荷蘭、瑞典和丹麥三個歐盟成員國正準備聯合起來,阻止歐盟對中國皮鞋征收反傾銷稅。日前瑞典工貿大臣托馬斯·厄斯特羅斯曾透露,三國將要求歐盟方面中止對中國鞋的反傾銷調查,同時希望歐盟的其他成員國能加入這一行動。
警惕臨時反傾銷稅
聽證會的前景尚不明朗,預警的號角就已經吹響了。據中國皮革協會估計,在鞋企取得市場經濟地位希望不大的同時,歐盟委員會可能會提前實施臨時反傾銷稅。
按照歐盟反傾銷法律規定,立案后最遲不超過9個月要進行初裁,因此時間大概在明年4月6日前。而該協會《通報》估計,由于近期出口數量增長過快,不排除歐盟委員會提前實施臨時反傾銷稅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