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品牌紡織國際破局
- “我們早就知道美國人手里拿著刀,只是不知道什么時候落下來。但我們早作提防了,不像那些小企業毫無防備”
上海浦東一座普通商務樓的頂層,記者見到了杉杉“Firs”和那個熟悉的杉樹標志。
這個標志熟悉而久違,仿佛能聞到自家老衣櫥的樟腦香。今天還有很多人記得,1990年代“杉杉西服,不要太瀟灑”的廣告語曾經如何撥動他們的心弦。那個時候,擁有一套杉杉西服的滿足,并不亞于現在人們對一部寶馬的憧憬。杉杉是很多中國人知道的第一個服裝名牌。
在杉杉輝煌10年之后,在已經不會因為一套西服而滿足的2005年底重提杉杉,是因為紡織服裝在這個年份成為揪心的新聞主題詞。
2005年1月1日,全球紡織品貿易配額取消,被壓抑已久的中國紡織品生產能力集中釋放。國外訂單一批批飛來,滿載著“made in china”服裝的集裝箱一船船離港。紡織行業作為中國的優勢產業,初嘗加入WTO后全球自由貿易的甜頭。
但狂歡是短暫的,一個季度過后,歐美便紛紛舉起“特保”大棒,把喜悅的中國人打了個措手不及。整個2005年,一輪輪談判,一次次推手,紡織品貿易摩擦持續地占據了最多新聞頭條。
在這紡織行業“不同尋常”的一年年末,我們想起了杉杉,希望這個中國服裝業的領頭羊能找到破局之道。
工廠求生
“設限并沒有對我們造成什么影響,我們今年出口反而增長了40%。”杉杉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永剛有力地揮動著胳膊,和傳說中一樣自信。他對《商務周刊》說:“我們單子多得做不完,我們剛在上海成立了80人的外貿公司,為2008年全面放開后做準備。”
鄭永剛,總資產近60億元的杉杉集團當家人。1989年他接手甬港服裝廠,以工廠大院里的三棵杉樹命名杉杉品牌以來,一直和杉杉這個品牌一起,成為中國服裝行業的領軍形象。1993—1999年,杉杉的主業西服曾連續7年保持中國市場占有率第一;1996年杉杉成為中國服裝業第一家上市公司;1999年,杉杉總部從寧波移師上海。今天,杉杉旗下擁有22個服裝品牌,兩家上市公司,總資產近60億元。
鄭永剛介紹說,早在2003年,杉杉就請隨同龍永圖參加WTO談判的劉光溪博士等來企業做培訓,分析入世后的形勢。
“談判里早留下了伏筆,242段和16條,我們早就知道他們手里拿著刀,只是不知道什么時候落下來。”鄭永剛說,“但我們早作提防了,不像那些小企業確實不知情,毫無防備。”
從長期戰略而言,規避風險的方式之一就是把雞蛋放在多個籃子里。目前,服裝板塊只是杉杉控股5個業務板塊之一。“除了服裝,以電池為主的高科技、礦業、經濟園區等業務都非常棒。”鄭永剛說,而出口業務也只占服裝板塊的1/4左右。杉杉的多元化經營為其分攤了風險,今年歐美設限、人民幣升值等行業不利因素,并沒有給杉杉帶來什么震蕩。
即使是服裝板塊,不利的外部環境也在未雨綢繆的產業鏈結構調整中被一一化解。寧波明達針織集團有限公司是杉杉的控股子公司,其生產的針織類產品100%出口國外。董事長兼總經理邱妙發用“虛驚一場”形容今年的局勢,他介紹說:“我們今年出口額能達到9個億,利潤有5000萬,比去年增長20%左右。”
今年上半年,明達和其他的紡織企業一樣,度過了一段開足馬力、天天加班加點的幸福時光。“上半年的增幅在30%以上。”邱妙發說,“到了下半年歐洲設限,中美談判遲遲未果,我們的增幅有所放緩,但也在15%左右。”
明達之所以沒有過多受設限的影響,邱妙發總結有兩個原因。一是寧波地區的環境好,“寧波的服裝行業發達,市場集中,形成了規模效應”。
到寧波鄞縣大道和寧奉路組成的“L”形“走廊”走一遭,才知道“服裝行業發達”這幾個字意味著什么。在長約10公里的“走廊”內,集聚著杉杉、雅戈爾、羅蒙、培羅成、洛茲、太平鳥等幾十家知名服裝企業。據全國服裝行業協會的權威公布,截至去年底,寧波市擁有1800余家服裝企業,年產服裝14億件,產量約占全國總量的12%。寧波是擁有中國最著名服裝品牌最多的城市,中國最大的服裝生產基地,也是中國出口最多的紡織服裝產品城市之一。
在歐美設限的背景下,寧波市紡織行業今年整體穩步上升。寧波市外經貿局提供的資料顯示,今年1-9月份,寧波紡織服裝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3.01%。據估計,今年寧波全市紡織服裝出口將達到60多億美元,能占到全國紡織服裝出口的15%左右。
在寧波的針織品出口企業中,明達針織名列前三甲。明達現擁有織造、染整、成衣、繡花、印花等12家工廠和一家外貿進出口公司,3800名員工。
企業的規模和實力。邱妙發認為,這是明達今年能夠穩步發展的第二個原因。
“我們有自己的織布廠、印染廠、繡花廠、印花廠,我們是全能生產、深加工,產品技術含量高,有競爭力。”邱妙發說。
他介紹,一件成衣70%的利潤在前期面料加工。“如果是單純做銷售的外貿公司和只做低端加工的小加工廠,利潤率低,人民幣升值對它們可能是毀滅性打擊,但對我們影響不大。”
根據銷售利潤率計算,全國紡織品企業的利潤率在2%-3%,寧波地區為5%-6%,而明達針織能達到10%。“而且我們大廠挖潛力的空間也大,人民幣升值反而有利于促進我們企業苦練內功。但那些小廠就撐不下去了,所以我們對升值表示認可,甚至是支持的態度。”邱妙發表示。
在歐美對部分產品設限后,因為技術全面,明達可以及時自我調整,開發和生產非設限產品。“昨天我們剛剛通過美國Disney公司的查廠驗收。”邱說,“我們前期給他們做了兩萬件童裝,他們非常滿意,希望擴大生產規模,而童裝是不設限的。”
明達針織從1974年開始生產出口針織服裝,是寧波地區最早生產出口針織服裝的企業,目前出口30多個國家和地區。歐美市場設限后,其他市場照樣紅火。邱妙發介紹,從今年5月份開始,明達就不再接歐洲方面有風險的訂單,改做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非洲的生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