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暖內衣狂炒“概念” 須慧眼識其“高科技”
- 天氣一天天地寒冷,大街小巷上的保暖內衣品種也多了起來,各大商場爭相推出花樣百出的“促銷”活動。諸如“束身保暖,塑身內衣、綠色環保、遠紅外線”等口號你方唱罷我登場,許多宣稱具有減肥塑身功能的保暖內衣吸引著眾多女性消費者的目光。到底這些名目繁多的保暖內衣效果如何?
現在許多服裝店的名牌塑身內衣都在進行促銷活動,有的甚至半價酬賓。售衣小姐柔聲細語地向顧客介紹。塑身內衣真如它宣傳的那樣,能塑造完美形體,滿足減肥健身的愿望嗎?
保暖內衣瘋狂炒“概念”
隨著天氣逐漸轉涼,許多像炭卡、莫代爾、吸濕發熱纖維、暖卡羊絨等新名詞在今年的保暖內衣市場分外搶眼。但據業內人士介紹,其實,這些漂亮的名字代表的可能就是聚脂纖維、高濕模量纖維和中空滌綸纖維這些大家所熟悉的名詞。如一套莫代爾內衣,其基本成分可能就是由氨綸(即萊卡)、粘纖和棉混合而成。
據醫生介紹,功能型塑身內衣不能減肥,它所塑造出來的苗條身段只是暫時的,相反,常穿它會影響體表微循環,不利于皮膚美容。還有患者因此引起尿道炎。還有一位小姐,由于太胖,穿上塑身內衣十多天后竟然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她到醫院檢查,才知道是因為內衣過緊,影響了體表微循環,導致呼吸急促。
我們不提倡穿緊身內衣褲,即便胸罩也應在8小時以內穿著,否則容易引起一些乳腺疾病,如小葉增生等。此外,由于緊身內衣褲過度擠壓腹部、腰部,還容易引起子宮下垂、外陰炎、陰道炎等疾病。因此,他提醒廣大愛美女士,在追求美的同時,更要注重健康,以免美麗背后隱藏的隱患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我國生產內衣的企業共有3000多家,而其中生產保暖內衣的企業就有近500家,即每6家內衣企業里就有一家在打保暖牌。面對激烈的競爭,各保暖內衣廠家高招迭出:你用高科技,我用純棉;你說綠色環保,我說遠紅外線;你搬出彼明星,我拉來此明星。其實與普通內衣比,高科技、高技術的實質不過是用了一些好纖維如棉、毛、腈綸、滌綸而已,其成本也就是普通內衣的1.5倍左右。
認識保暖內衣的“高科技”
暖素、暖卡、暖力卡、熱力卡……保暖內衣新詞迭出,得人眼花繚亂,且都大打“科技牌”,然而消費者對其科技含量大半一知半解。
內衣商家紛紛打起“高科技牌”,令他們最困惑的也就是這些“高科技”。據調查,計劃或已經購買新型內衣,均為女性和年輕消費者。另外也有消費者則明確表示不打算購買,原因主要是對新型內衣的科技含量不信任,調查中,無論是已經購買還是計劃購買的消費者無一人能說出這些“卡、素”究竟是什么原料,一位陳女士的“分析”最經典:“就是一些能讓衣服暖和的東西吧,棉里加什么就叫什么卡。”
正如顧客林女士所說:“我們當然也想知道花錢買的內衣究竟是什么原料,但連售貨員也說不清楚。”
新名詞產品 多為換包裝
服裝業內人士指出,有幾種“卡”其實就是我們早在“文革”時期就使用的腈綸、氨綸等化纖織物。當然,新工藝也許使其品質有所提高。北京服裝學院專門從事服裝面料研究與教學的史教授講:“絕大多數的新名詞其實質就是聚酯纖維、高濕模量纖維和中空滌綸纖維等大家早就熟悉的名詞。”
據中國紡織科學院的有關專家介紹,無論保暖內衣怎么做,最多也只能使體表溫度增加3攝氏度左右。
新名詞多是“老相識”
幾經周折,專家最終給出了部分保暖新名詞的科學解釋,原來這些高科技新詞竟有許多是我們的“老相識”。
1、塞維卡是“的確良”,學名聚酯。
功能:與棉織品相比導熱性高,透濕性差。
2、熱力卡:腈綸或膨體紗
功能:腈綸是化纖產品中仿羊毛效果最好的一種,中國人過去最常見的織物就是“腈綸毛線”。由于仿羊毛的蓬松效果,因此保暖性能非常好,而且不貴,是物美價廉的化纖產品。
3、暖卡:學名是“細旦超細旦聚丙烯纖維”。
功能:源于中科院化學所上世紀90年代的一項科研成果,簡單地說,就是將早已有之的丙綸纖維用新工藝做成超常規細的“細旦絲”,這樣的物理結構相對于普通織物而言,就具有了較強的保暖性,柔軟度較好。
4、暖力卡:主要原料為“丙綸”。
功能:將聚丙烯(一種石化產品)制成纖維狀就是丙綸,丙綸的重量輕,貼身性和隔熱性較好,但透濕性差,多用于多層面料衣物、衛生巾及嬰兒尿布。
5、魔咔:具有彈性的氨綸
功能:氨綸學名聚氨酯,人造高彈性纖維,具高回彈性。在棉、毛、絲、麻中加入5%至10%的氨綸,就可以使面料“彈性十足”。用加入氨綸的面料制成衣服,穿著者的身上不會有衣物的壓迫感。
纖維名詞介紹:
1.錦綸 錦綸是我國“聚酰胺纖維”的商品名稱。各國對聚酰胺纖維的叫法不同,如對于“聚酰胺66”,美國稱“尼龍66”或“耐綸66”,日本稱“列奧那”。
錦綸纖維的端裂強度和耐磨性能在合成纖維中是名列前茅的品種,它與其它天然纖維混紡,如加入15%或20%的錦綸纖維時,織物的耐用程度可提高1~3倍。錦綸纖維在濕態時強力稍有降低,它的吸濕率較滌綸和腈綸要高一些。錦綸的保型性不如滌綸。穿過洗后會發生變形,另外,它的耐充性也不太好。
2.